本土語文未列國中必選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改高中必修
〔記者林曉雲、黃以敬/台北報導〕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總綱草案昨日上網公佈,先前教育部長承諾本土語文改為國中必選,確定跳票、未入新課綱,反倒是在高中課程部分,畢業學分及必修課程學分都大減,但是原列必選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卻改為必修兩學分課程,部分教育人士擔心有「輕台灣語文、重中國文化」的失衡,也將壓縮高中學生多元語文學習的空間。
教界憂心 壓縮多元語文學習空間
教育部長蔣偉寧在立法院多次承諾將把本土語文列為國中必選課程,但昨日公佈的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草案卻未見調整,國小必修每週上一節課,國中則仍是選修。而本土語言除了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未來將再新增「新住民族語言」。
倒是在高中部分,主科必修學分都大減,但以往列為必選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將改為必修兩學分課程,高中生必須讀論語、孟子等中國文化教材,並加入國文領域,使得相對於高中其他英數主科必修學分減為十二至十八的狀況下,國文科必修學分則可達廿學分。
高中文言文比例 恐超過六成五
九五高中課綱國文科召集人、清大台文所教授陳萬益表示,當初九五課綱改成選修,一百課綱教育部就用政策指導方式強行改成必選,現在變必修兩學分,根本是一再走回頭路。
陳萬益指出,這次引發爭議的高中課綱微調,就已對國文科強行置入「中華文化」四字,新增三篇文化經典,提高文言比例,反而壓縮學生學習現代語文、認識多元文化的空間。未來十二年國教又再提高文言文比例,高中生讀文言文比例恐怕會超過六成五,明顯偏中國、輕台灣,對台灣語文及多元語文教育更是非常不利。
半世紀國文教學 少了台灣文學史
台南女中國文老師林秀珍則表示,五十多年來台灣的國文教學,少了台灣文學文化史的脈絡與邏輯,觀察現行師資培育,一名國文教師所研修的課程、檢定及甄試等,中國文學系所一枝獨秀,不斷複製台灣文學文化空白的人力,但沒有台灣為核心的國文課綱將吸取不了土地的養分,沒有台灣史觀為脈絡的文學教育,將無法反省與建立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