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首頁 arrow 新聞報導 arrow 自由論壇 arrow 【筆記】與核共舞-核工專家的真實告白-賀立維博士
【筆記】與核共舞-核工專家的真實告白-賀立維博士
新聞報導 -
作者 Jade | 贊屋   
2013-03-23

NEWTALK (2013-3-14)
專訪:與核共舞 核工專家的真實告白-賀立維博士(筆記整理)

http://www.justin.tv/amsmis/c/2040057

曾經在行政院核研所服務過15年的核能專家-賀立維博士

在核能專家的眼裏,一般民眾該如何看待專業的核四議題。

Q:核電的安全是大家最關注的地方,請問核電真的"安全"?

A:我的前半生都是在從事核工或核電的工作,最近核四的問題,由不得不去關心核四,可是一旦關心它,才知道問題重重。

安全:是個機率問題,很難去預測做保證。好比一輛好的車,只要你細心小心謹慎的開,出事的機率就低。為何核四為引起這麼多的意見?乃是因為問題重重,不安全的機率太高了,比其它全世界四百多座正在運轉中的原子爐核廠的安全性相對降低很多,所以我無法說核四是安全的。與前幾任的主委(原能會)保證核四是安全的,甚至還說絶對安全。就算是坐飛機也無人敢說絶對安全,假如航空公司賣站票、行李超載,你說它安全嗎?也許能平安落地,也許出事。也有航空公司從頭到尾非常嚴格,一切遵守航空規則,但你能保證不會出事嗎?NO!所以這是機率問題。

Q:馬政府說,核電廠的安全比坐飛機安全?

A:這也是機率比例問題,大飛機一栽,傷亡大約3-4百人,但核災一旦發生受難人數是3-4百萬人,怎麼比?

Q:馬政府說:我們保證安全,因為有「斷然處置」,如果出事了,很快能做到放棄的行為,在1小時內將原子爐停止,這種「斷然處置」真能保證安全嗎?

A:「斷然處置」這個名詞,是我最近個把月才聽到的,不知是否我過去十年寒窗書沒讀好,因為我從來沒聽過,也翻遍過去舊的教科書與教材,沒看過也查不到這四個字,不曉得是誰發明這四個字。後來在電視中看到馬總統說到我們有「斷然處置」。

於是我把原能會給我說他們有「斷然處置」的簡介從頭看到尾,我看不到那裏

「斷然」?而且不但不能「斷然處置」,反而這個「斷然處置」是造成核災的原因之一。

有地質專家熱心寄來正在蓋「生水池」的順向坡的地理資訊給我,當地震時,海嘯沒來時,上面4-5萬噸的生水,就會跟著土石流衝下來。在相對穩定的山頂擺放幾萬噸的水,已經增加壓力了,若再加上地震,水池一垮,正好延著它的溝渠管道衝向核電廠,在裏面工作的同仁可能慘遭活埋,變小林村第二,顯示「斷然處置」是導致核災的原因之一,風險極高。

Q:目前大家對核四安全抱持疑慮,但核一、核二、核三就相對安全嗎?

A:如果設備按步就班操作,核一~核三都是統包(奇異與西屋),這些廠商如果已有製造100個原子爐的經驗,在台灣是101個,那麼相對會安全,但核一~核三都曾出過大小事,只是還沒發生像福島這麼嚴重,但核四是台灣在全世界裏面全部都是自己拼裝,再加上貪污舞弊問題,從董事長、總經理就開始被彈劾,上樑不正要下樑如何?安全性相對大打折扣。

Q:如果讓核一~核三延役,不蓋核四,這樣做法好嗎?

A:延役的風險比蓋新電廠的危險同樣可怕。為什麼大家不喜歡開舊車,而要開新車,原因是每個東西都有它的使用壽命,EX:抗輻射材料的壽命、金屬疲勞、每次機停控制板產生非常大的震波,幾次下來所有的材料都會疲勞,如同飛機幾年後就不能飛了,核電廠設定幾年就是幾年,而許多埋在混泥牆的暗管是無法補強的。延役超時運轉更是嚇人。全世界核電廠使用年限平均33年除役。使用40年是書上說的,是合約書上簽的,但實際使用年限都是33年。核一廠正好33年,而其他國家在福島發生核災後,許多老舊電廠也都關閉了。

Q:核四除了是併裝施工的問題,有其他問題?

A:問題「罄竹難書」,日前台電已有人遭移送,若是司法沒介入,我來提出問題,台電會認為我是在打擊士氣,但卻發生收賄44次,用的是無法抗輻射的材料,設備無法擋住,輻射訊號就出不來,這是多麼可怕。

例如:圍阻體,應該用銫137,但台電卻只用鈷60,偵測效果有如天壤之別,這資料也是台電自己公佈,但一般人並看不懂。

例如:爐心外圍的圍阻體有穿牆孔,目的是把裡面的訊號(溫度、壓力等)接收出來,穿牆孔旁邊一定要灌抗輻射材料,結果只灌一半。台電員工遭施壓強迫驗收不肯,結果向立委揭露外界才知道…但這也只是種種弊案的冰山一角。

Q:現在行政院跟原能會都不敢保證為核四的安全背書?真的如林宗堯老師所說核四其實還有救,確保安全的說法為何?

A:針對他的論點簡單提出我的看法。

1.他說從核一~核三廠找20年以上40位有經驗者調到核四去試運轉,核四尚未搞定,那萬一核1~3的運轉出狀況怎麼辦?

2.他說要尋找國外專家來幫忙,但福島出事前這批所謂的專家也去看過了,結果福島一樣出事,而這批人也並未針對他們之前所看的做出任何說明或背書,而這些人有看過像台灣一樣狀況的原子爐嗎?

3.而且這些人已有去看過福島的人必需排除在外,因為我們跟福島的原子爐較接近。

4.針對派資深人力支援核四,核1、2是BWR,核3是PWR,核4是ABWR系統,那麼叫開螺旋漿的人去試飛噴射機,經驗也不通。

5.幾十年前所寫的核四廠運轉程序書已有問題,又叫後面的人去做,會更有問題,除非重寫,但寫1-2年也寫不完,又能找誰寫?有經驗的人去看經驗淺的人寫的內容嗎?

6.試運轉時,燃料棒未放入只能做冷機測試,無法測出壓力、油、訊號點…(好比汽車未放入引擎無法測出正確功能),除非整座是COPY別人的核電廠,否則核四一旦出狀況是不可逆的,想補救完全來不及。

Q:核四還有救嗎?

A:我認為不要救,停建是最好,這是唯一的解。花那麼多錢,造成國內不安,政府與人民對立失去威信,連國內的核工界也覺得抬不起頭了。

Q:在核工界,您願意出來講真話?是否核工界有難言之隱?

A:確實有些事難以開口,在立院原能會是裁判,這幾年在台電包下30幾億的案子,這些沾到雨露的人如何說真話?而一旦講真話表示你位置的機會也要讓出來了。清華大學幾位教授也是包了一大堆台電原能會等工程的分析案。

舉例:有某老師說核四就像平方距離,放個屁只有旁邊的人聞到,後座同學就聞不到。但事實上根本不是,輻射粉塵會隨著氣流、海洋飄散,車諾比發生核災蘇聯封鎖消息,結果竟是一千多公里以外的瑞典最先偵測到,原因就在此。

Q:核電廠除役後續的難度?

A:不論是蓋或是拆,都是人的問題。一顆小小銅板大的鈷60,竟造成上千的輻射屋受災戶仍無法解決。同樣是這批人在處理,同樣的心態,同一邏輯估論,這比鈷60強大幾萬噸,你能相信嗎?光目前核1廠低階的廢料,就有翻車到溪裡去,也有跟魚船相撞桶子掉海裏,後續完全無從得知。用這樣的團隊來做除役幾萬噸的核廢料,而且還層層下包,包到最後甚至開車的司機根本不知所載的是什麼。核1廠有一卡車的核廢料,為了省幾公里油錢,竟然載到石門的垃圾場直接丟棄,整個垃圾場全部受污染。未來將是幾十萬卡車的核廢料,又該如何處理?

低階核廢料包含:衣服,帽子,口罩….撿來就開始燒,排放出的輻射物又多少?

原能會網站竟然公佈蘭嶼是全國輻射量最低!??

Q:核廢料如何處理?


A:核廢料全世界仍無解,都只能暫時(40年),所以就是留給未來子孫去處理,真正的核廢料要存10萬年,瑞典在地底下挖了400公尺準備存放,美國等國一樣都出現存放問題,中國甲骨文4千年歷史,我們要用什麼文字?如何告訴數萬年後的子孫,這裏埋有”核廢料”?!

Q:核四廠已花掉2800億,如果現在不繼續蓋,有可能蓋其他種類電廠?

A:2,3千億的停損,總比以後的2,3千兆損失好,生命是無價的,改建成天然氣或其他,可效仿國外成功例子,但台電卻是非常反對,為什麼?因為太陽跟風不會給你帳單(跟你收錢),當然就沒有回扣可賺。台電去壓低太陽能,風力發電廠的收購價格,當然會導致這些廠商無法生存。但外國卻是一直在提升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比例,而台灣蓋核四花掉近3千億,花費在綠能卻只有30億,根本不成比例。台電有意打壓綠能,是因為無回扣可拿。

Q:台灣以後如果發生不幸,是天災還是人禍?

A:是人禍,因為福島就是人禍造成,天災年年有,你若不做預防那就是人禍。

Q:核電不適合台灣的理由?

A:連外國人都已經替我們分析了,例如蓋在斷層帶上,離首都近人口密集,核災發生無處可逃,這些問題政府卻刻意迴避。

賀立維著作-<與核共舞的覺悟> 免費贈閱請洽:財團法人宜蘭人文基金會

宜蘭縣宜蘭市自強路2號TEL: (03)936-3170FAX: (03)936-3190

專訪:核子工程博士反核 (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賀立維老師)

http://www.forum-rightway.org/article/article.php?articleid=3180

學歷: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工學博士/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後研究

經歷:

獲得美國核能學會博碩士論文競賽首獎,獲蔣經國總統召見/

獲得美國ANS大學博碩士論文競賽首獎/中山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美國波音飛機公司研究

著作:

《與核共舞的覺醒》

e世代的孫子兵法–孫子兵法的現代生活應用

基因演算法的奧秘–基因演算法的現代生活應用

由原子彈變茶葉蛋–核能科技的現代生活應用……..


延伸閱讀:
【核電真相系列】文章
贊屋的BLOG-龜毛萍~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最後更新 ( 2013-03-23 )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4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