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何處〝養〞
天真法語 -
作者 楊緒東醫師   
2013-11-17

 

大地養護機構時期(公元1997年~1999年)
文章錄自『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會刊1~6』
著作者:董事長楊緒東醫師(光贊)

老人何處〝養〞
 
董事長楊緒東
 
人老了該如何〝養〞呢?在此先從近來最熱門的老人年金開始談起。自從政府開始發放年金以後,不論金額的大小,對老人的日常開銷逐漸有了幫助,但是在解決老人切身的照顧上並沒有實際的幫助。雖然現今社會已經成立了許多老人服務專線和各種居家護理服務及在宅服務等等,但是最終的安養問題仍然無法真正解決。
舉例而言,一個人於年老之後身體會逐漸的虛弱,所以會很需要旁人的協助,此階段即是〝安養〞。在安養階段政府如果無法適時的給付,也沒有相關單位給予收容,這時的老有所〝養〞也將形同虛名。許多上了年紀的人,其子孫不一定會個個孝順。如果子女懂得反哺之心,也會因迫於現今工商時代的壓力下,而無法在家中照顧父母。有時候常常因為工作一整天之後,晚上回到家中已經精疲力盡,想要好好的休息了,所以在親子之間的虛寒問暖就會相對的減少,形成老年人的孤單與寂寞。
在他們無人陪伴之下,只能看看電視、聽聽收音機或是與菲傭對看。這種表面上的平靜生活,在老人長期苦悶無處宣洩的積壓下,身心狀態會非常的不好。有些家庭主婦在養育子女長大成人之後,自己的年紀都已經步入五十歲左右,在這種年紀上還要去照顧比自己年紀大很多的長輩,也是一種相當沈重的負擔,做起事來總是會覺得有力不從心之處。因此在照顧老人方面,無法顧及它的品質,這是必然的情形。
 
〝養〞-專業的照顧
〝敬〞-親子之間良好的互動
 
現今的社會仍然提倡三代同堂的觀念,強調子女應盡的孝道。但因受社會趨勢之影響,三代同堂的觀念,在目前的社會結構上已然成為一個空泛的理想。子女在忙於自己的事業之際,又要順應潮流以合乎以往的孝道觀念,在此情形之下,應如何做才能達到老有所〝養〞及老有所〝敬〞的地步呢?首先必須朝〝社區性〞的安養機構來設立,建立一個完整、專業的社區性老人安養服務系統。提供一個完善的照護,讓子女能放心將自己的家人委託慈善機構來照顧,並且能就近給予探視,使家中的老人不會產生有遭受遺棄的感覺。
 
推動〝敬老〞觀念
應從人人居住的社區開始做起
 
全省必須盡快於各地社區內普遍設立日、夜間托老制度及生病時所需的特別養護或安養機構,直接幫助這些需要接受安養的人,並且方便家屬就近給予照顧和探視。唯有如此才能在親子之間產生良好的互動關係。我們不希望在往後的日子裡看到許多老人與年輕人的距離愈離愈遠。因為年輕人與老年人的互動關係會因整個社會結構的變動而產生變化,所以目前本會極力推動敬老方面的活動,希望能產生真正的全民教育功效。本會希望政府於法規的制定上能夠放寬它的限度,給全民一個通融和方便性,落實〝社區性〞安養機構的設立,規劃社區性診所,更可成立社區性啟智班學校。這些慈善機構皆可納入社區性的服務範圍。我們可以規劃於每一個鄰里之內設置一個良好的資訊管道來服務社會大眾,由這些鄰、里長發揮統合附近慈善機構的功能,並且與整個社區產生共同關懷的互動性,這是服務社會大眾的最好方法,並不需要透過任何單位來做這方面的工作,而且又可以發揮最好的效率,達到真正服務社會大眾的目的。平時我們社區資訊的傳佈可以利用夾報或資訊網路做為媒介,產生社區的安全制度。並且可以減少警察的工作量,讓他們有較多的時間來維護治安,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有一個溫馨安居的地方。因為整個社區的好與壞都與我們息息相關,大家共同結合這些現有的資源,在全省各地設立一個點,相信未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將可以逐漸的化解。
 
短暫的服務並不能滿足實際的需求
 
許多慈善機構所設立的在宅服務,實質幫助了老人清潔、衛生等各方面的需要,但因所分派之志工人員無法整天給老人持續性的服務,這現象對老人而言,會產生一種失落感。這些老人會認為我們不在乎他們,只是偶而的探視。由於老人的需求性比較高,因此會很期盼我們能天天來探視他們。因為一個人一旦生病,會需要二十四小時的照護,所以對一些行動不便的人更是有它的迫切性。如果老人需要餵食或灌食,就必須要有專業的人來照顧,這是一門學問,也是社區養護、安養方面所成立的目的。
 
政府應以利民、便民為施政方向
 
現在的社會結構已經逐漸將養護與安養的性質做區分。因為養護不涉及醫療行為,而安養則需要有醫療方面的照顧。所以對想從事這方面的業者而言,上級的主管單位太多,會形成一種阻礙,而無法順利的推行,也會對社會大眾造成許多的不便。所以想在社區內成立養護機構來服務社會大眾,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初本會於台中市第八期重劃區內設立一所〝大地養護機構〞時,由於不符合市政府的土地分區使用原則(此地為〝住一高級住宅區〞),所以未能得到市政府的〝恩准〞,但是在我們附近一一成立的KTV、飯店和特種行業等等,並未看見政府相關單位給予嚴格取締,政府的心態和行事作風是多麼的令人不解啊!為何地方政府在因應時勢需求的應變能力會如此的低?如果台灣的體質不加以改善,未來這些慈善機構將要承受外界多少不平的待遇?這些默默付出的機構大部分都不具知名度,更沒有新聞價值,如果新聞媒體不重視這些機構,它們的存在又如何能得到外界的共鳴呢?
 
〝過去式〞的條文
已不符合〝現在式〞之需求
 
本會所成立的〝大地養護機構〞為全省首創第一家別墅型養護機構。我們專門收容那些無法被終日照護的老人,讓他們能得到二十四小時的專業照顧。本機構之所以能在社區內生存至今,是因為有許許多多具備相同理念的會員、同道和同修的支持與鼓勵,使得我們能夠放心的來為這個社會盡一份力。由於土地的飆漲,所以目前我們尚無能力來購買自己的土地,只能以承租的方式來經營。〝大地養護機構〞的成立是根據中央和省的條件而設置,只要具有六年以上的租約關係就可以經營,但是地方政府卻嚴守〝過去式〞的法規,以土地不合乎設置條例為藉口,遲遲不讓我們通過。生存在台灣的土地上,由於面積小,而地方人士意見多,只看得到〝名與利〞,卻看不見人民的需要。中央想掌控財源,卻在管轄上沒有力量。在此種行政體制下,最為不利的一方仍然是老百姓。我們身為慈善公益團體者,如果不替社會大眾設想,那麼這個社會又有何希望呢?
 
領導者應善觀民情之所需
實際解決百姓的問題
 
一個英明的領導者應該要下鄉察看,了解人民的需要,看看這些具有前瞻性及為大眾所需要的地方,了解它們是如何的受到冷漠和疏忽。不要讓這些有心人士認為在台灣做一件好事是很困難的事。就如同本會所做所為一樣,也只能以鴨子滑水的方式慢慢來做,因為我們了解自己的處境,為了落實服務人民的需要,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所以本會將持續朝〝社區性〞養護機構來設立。期望政府能善加利用老人年金來設立老人養護機構,政府可以提供適當的土地後再交由民間業者來經營。政府如果能以腳踏實地的方式來做事,而不是以送〝紅包〞來滿足老人的短暫需求,相信於未來人人都有一個安養之處,也可以活得很放心。本會所成立的〝大地養護機構〞,環境非常乾淨和優雅。在這裡我們時常舉辦親子互動的訓練。這些將親人送進來養護的家屬,他們真正懂得如何體貼父母的心,解決他們實際的需要,讓家人在專業的領域內接受照顧。子女懂得懷著感恩的心來探視他的父母,親子之間的關係比以往更加的和諧與親蜜。這些子女平時忙於自己的工作,但是於周末時間都會前來探視父母,發現自己的家人比以往更能吃、能睡,許多的疾病也都漸漸的好轉。本機構預留一些床位給家屬探視時使用,所以有許多家屬都會留下來陪伴在自己的親人旁邊,在此他們學會如何做護理的工作以及真正的親和關係。有些患者因為子女的意見紛歧,認為將自己的長輩送到養護或安養機構就是不孝,而且有遺棄親人的感覺。但是有更多的人認為孝順就是應該讓自己的家人活得更輕鬆與自在,讓家人接受專業性的照顧。他們不會為了面子問題而將老人留置家中徒增老人的寂寞與痛苦。
 
有所付出、有所依託的生活方式才會有意義
 
本會希望接受我們照顧的家屬都能懷著感恩的心,來學習真正的照顧技巧和專業性的養護照顧方式,達到溫馨的教育功能。這是許多老人回去之後又想來〝大地養護機構〞的原因。有些還有行動能力的老人在回去之後,發覺白天在家裡悶的發慌,沒有其他人可以對話,日子過得很無聊,所以就會要求子女再將他送來,讓他在這裡服務其他的老人,這種有所付出,有所依託的生活方式反而讓他能吃能睡,並且得以保持健康的身心。希望對本機構不了解的人可以來這裡參觀,了解我們的運作情況。本會以拋磚引玉的方式經營,期望政府能放寬市區土地的分區使用規定,讓我們這些真正想為社會盡一份力的機構能夠順利推行。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最後更新 ( 2014-04-10 )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4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