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國或加拿大整個社會型態,我們發現一點,不得不
跟著思潮走,老百姓不但每天要接受教育而且不能夠落伍,一
落伍就趕不上,所以遺世孤立、保守型的人物聚在一起的地方
都變成一個觀光景點、歷史古蹟,那些人是無法參與社會型態
的,不進則退,這種情形在國外看的非常清楚。有很多古典的
東西也運用現代的科技來發揚光大,並不是一定要用古代的那
一套,回到過去的生活狀態,像我在參觀很多古蹟,裏面改裝
都是現代化的,但是它整個運作模式或精神還是維持傳統,這
是避免不了的事情,但是他們這樣做有用心。
在生活方面 ,衣著、品牌、衛生程度他們都有一定的要
求,因為自出生就被要求要這樣子做,所以有相當的水準與嚴
謹性,連貧民戶那些流浪漢都有自我要求的一個形象,流浪漢
也要有品牌。但是我看到美國的華人區—中國城裏的流浪漢,
就比較髒,有些不會講國語和廣東話,英文更沒辦法,只會講
家鄉話,所以很難與人溝通,但是他還是每天撿破爛,撿人家
不要的食物吃,也不願意去伸手要錢,他不會彈奏樂器、或者
是唱歌來吸引其他人的注意,也不想融入當地的生活;美國地
區本土流浪漢會裝扮一下,找一個簡單的樂器彈奏,雖然五音
不全,但是人家也會丟銅板給他,他這樣能生活,跟中國傳統
的流浪漢不一樣。
自由女神、楓葉與白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