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90
 
 
郝柏村挺李登輝-1988年的回顧


 

  

 

郝柏村強烈支持李登輝幕後

1988.02.01 雷聲週刊
羅克山


  據悉,自蔣經國過世後,軍方為奉行「領袖遺訓」實踐「忠誠軍風」,及免於國民黨內部政爭出現,國防部長鄭為元,參謀總長郝柏村,於蔣經國死後不到二十小時內,隨即上電總統府,並於元月十四日上午八時,由參謀總長郝柏村將致敬電文親交給總統李登輝,以表達三軍將土銜哀報效,服從命令的赤忱。其致敬電文的原文為:

  「總統鈞鑒:先總統經國先生不幸崩逝,舉國同驚,鈞座依法繼承大統,安定邦國,三軍官兵銜哀報效,必在鈞座統帥之下,化悲慟為力量,服從命令,嚴守崗位,確保安全安定。加速戰備整備,完成反共復國神聖使命,以上報鈞座,奉慰經國先生在天之靈。」

軍方表態化解政治危機

  這則由青年日報社社長繆倫執筆,經總政戰部主任言百謙、參謀總長郝柏村、國防部長鄭為元簽准核發的致敬電文。雖然僅有短短的「九十八字」,但其中所隱藏的政治玄機,不但化解了國民黨內部一場可預見的「風暴」,也因軍方適時表明極為強烈的「政治立場」,使國民黨安然渡過「主席」之爭所產生的危機。

  回顧民國六十四年四月五日蔣介石過世後,於舉國同哀之際,突傳出「夫人派」與「太子派」之間政爭消息時,四月七日,時任國防部長高魁元、參謀總長賴名湯,為鞏固領導中心,立即拍發致敬電文,分別向總統嚴家淦、行政院長蔣經國二人宣誓效忠,強烈支持蔣經國,使大局得以穩定,排除外傳障礙,開創「蔣經國時代」的契機。據當年一位親身參與其事的將領表示,六十四年四月蔣公過世時,黨內元老有人打算發動要由宋美齡出面主持大局,代理國民黨總裁。然而此事經中央黨部秘書長張寶樹奔走探詢各方意見之下,在軍方強烈表明政治立場後,立即平息。

  如今,許多傳聞又告歷史重演,蔣經國過世後,黨內立即傳出「黨主席」人選的爭奪,鄭為元、郝柏村等人於局勢渾沌不明之際,經慎重考慮後,毅然率同三軍將士向李登輝宣誓效忠,而不是向行政院長俞國華宣誓效忠,此舉不但粉碎有人刻意攪局的計劃,間接表示軍方不願介入「政爭」的立場。

鄭為元、郝柏村表示毫無野心

  據了解,鄭為元、郝柏村等高級將領,在做這項抉擇前,內心未嘗沒有經歷痛苦的掙扎。據國防部傳出消息說,元月十三日蔣經國過世後,曾有某位要員「要求」軍方表明「未來」的政治立場,但鄭為元、郝柏村等人異口同聲的表示,於國喪期間,政府應以穩定大局為前提,避免政爭出現,使局勢免於動盪。至於,軍方是否介入「政爭」,干涉國家的「大政」,鄭為元、郝柏村二人再度表示,他們對「政治」並無野心,也沒有興趣。

  當晚,鄭為元、郝柏村、汪敬煦、蔣緯國暨高級將領召開一項特別會議,決議拍發致敬電文至總統府,表明軍方支持李登輝的立場。元月十四日上午八時左右,在李登輝至總統府上班的第一天,郝柏村立即晉見總統,於汪敬煦的陪同下,雙方晤談長達一小時後才結束。據了解,郝柏村於晤談時,再三強調軍方支持李登輝的立場,絕不因外在形勢變化而有所改變。由於軍方的表態及排除其他勢力介入政爭,使國民黨於政局動盪之際,能從容安排許多決策的推行。

  元月十四日上午十一時左右,中央黨部秘書長李煥在獲知軍方「銜哀報效」的立場後,使李煥如負重釋的鬆了一口氣。由於軍方將領識大體的表現,間接制止了可預見的「黨主席」人選之爭。

  據一位參與其事的人士表示,李煥在獲悉軍方的政治立場後,於拜訪黨國元老與各個要員時,曾將軍方立場轉達給元老與要員知曉,希望他們一致支持李登輝擔任「黨主席」,不必要給予外界過多的揣測。雖然有些要員基於本身的政治利益考慮,堅決反對李煥的提案,然而在看到軍方所表達政治立場後,已改變某些關鍵性的想法,轉而支持李登輝擔任黨主席。

軍方表明立場消弭外界謠傳

  元月十九日,國民黨宣佈停開中常會,以協調「黨主席」人選的問題;在宣佈停開中常會的同時,國防部長鄭為元、參謀總長郝柏村二人分別在不同的場合,發表「異口同聲」的談話,再度堅決表示「赤誠擁護總統李登輝的信念」。由於軍方支持李登輝,係採取不願介入「政爭」的策略,此舉不但排除了「軍人干政」的可能性,同時,也希望「文人」能團結一致,不要在「總統大喪期間」,為了個人政治利益,造成局勢的動盪。

  據了解,在國民黨內部對「黨主席」人選問題爭持不下時。元月十九日,鄭為元、郝柏村的談話,給予黨政界帶來極為強烈的震撼。因為軍方的支持,無形中暗示軍方的意願,是希望李登輝出任黨主席,以平息不必要的紛爭。

  據了解,鄭為元、郝柏村二度發表談話後,黨內某位要員曾暗示郝柏村等人,不必強烈表示「軍方的政治立場」,不料卻遭到郝柏村等人的婉拒。鄭為元、郝柏村等人認為,外界謠傳「軍人干政」之說甚囂塵上,若軍方不再適時表明支持李登輝,將「自失立場」,反而更會引起外界不必要的揣測。

  從元月十三日蔣經國過世,至元月十九日政局演變過程來看,軍方高度的自制,顯然與時下「軍人干政」的傳言有某種程度的關連性。事實上,軍方為避免「軍人干政」陰影出現,從下列一則事實可看出其處境的困難。

郝柏村不願造成民眾的恐慌

  據一位將領表示,元月十三日蔣經國過世,於黨政要員開會共商大計時,曾有某部會首長,對國喪後的時局演變表示憂慮,為避免首都地區可能產生的疑懼與不安,他建議,軍方應派遣衛戍部隊進入台北維持治安。這項議案,遭到郝柏村、鄭為元、蔣緯國等人的反對。他們認為,部隊只要進入台北,局勢反而不好控制,不但無法維持治安,更會引起民眾的恐慌。所以,郝柏村建議,首都治安交由憲警單位維持即可,衛戍部隊未奉號令不得進入台北,才是穩定軍心的重點所在。對於郝柏村等人的做法,曾有一位部會首長表示,軍方有信心控制局面嗎?郝柏村等人一致表示,軍方有信心,也有能力維持台北市的治安。只要局勢穩定,不必去剌激民眾心理的恐慌。

  由於軍方表現了高度的自信,當有關單位宣佈蔣經國的死訊後,台北街頭沒有實施戒嚴、宵禁,也看不到一位武裝軍人,顯示有關單位的應變能力,已通過了考驗。這種情勢,與民國六十四年四月蔣介石過世後實施武裝戒備的局面迥然不同。

  軍方應變措施,事後雖獲有關單位的肯定,然而,軍方過於表明強烈支持李登輝的立場,卻無法得到某些要員的認同。他們認為,軍方於蔣經國過世不到二十小時內,即發表電文向李登輝宣誓效忠的做法,在時機上有欠考慮,影響到政治體制的運作。

廿二名將領聯名上電的玄機

  據了解,曾有部份人士認為,軍方一再聲明支持李登輝的做法,無疑是表示全國上下,只有軍方效忠「領袖」,難道其他團體與個人都不支持李登輝嗎?這些要員之所以有這種想法,顯然與自身的政治利益有關。當然,這些要員為隱個人之私,相反的卻責問鄭為元等人說,軍方支持李登輝的用意何在?據了解,有些人士之所以有這種想法,問題是出在軍方向李登輝拍發「宣誓效忠」的電文上。

  這次軍方向李登輝宣誓效忠的電文,除由鄭為元、郝柏村二人共同署名外,實際上,聯名上電的將領,共多達二十二位。這二十二位將領的姓名與職稱為:

  國防部副部長郭宗親上將、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郭汝霖上將、副參謀總長陳堅高上將、葉昌桐上將、趙知遠上將,陸軍總司令蔣仲苓上將、海軍總司令劉和謙上將、空軍總司令陳燊齡上將、聯勤總司令溫哈熊上將、警備總司令陳守山上將、總政戰部主任言百謙上將、聯訓部主任夏甸上將、三軍大學校長羅本立上將、憲兵司令周仲南中將、金防部司令黃幸強、馬防部司令丁之發、澎防部司令甯筱武、軍團司令程邦治、林強等二十二人。

  在這二十二位將領中,除國防部副部長郭宗親隸屬軍政系統外,其餘將領都直接受參謀總長郝柏村節制。

  由於軍方將領上致敬電文的聯署人數過多,鄭為元、郝柏村等人經慎重考慮後,僅以二人共同署名的方式,交給李登輝,並將各將領「奮勵銜哀」的意念,告訴李登輝,頗獲李登輝的嘉許。對於鄭為元、郝柏村的做法,外界或許認為,軍方之所以亟於表明立場,只是「宣傳」意義,大於實質的政治意義。殊不知,依照軍中的規定,「聯名」通電的做法,是要受到相當程度的懲處,而軍方將領之所以如此做,顯示內情頗不簡單。

郝柏村是穩定大局的「關鍵」

  據一位將領表示,放眼台灣當今具有掌握軍權的將領,而能穩定大局的關鍵人物,唯郝柏村一人而已。但以郝柏村權威之大,蔣經國生前從未引以為意,很顯然,除了郝柏村的「忠誠」以及他對台灣政局的認知上,必定與蔣經國有著某種默契。尤其是政爭出現時,郝柏村勢必會遵從「領袖遺訓」,以消弭政爭的出現。事實上,鄭為元、郝柏村二人率同三軍高級將領向李登輝宣誓效忠的道理即在此。鄭為元、郝柏村二人以不願介入「政爭」的策略,聯名要求「文人」,遵從「領袖遺訓」,鞏固領導中心的用心,即是明確告訴黨政界,捨李登輝之外,黨主席應由總統兼任。這個默契,或許是蔣經國生前所特別交代的。這項看法,誠如一位人士所說:在此危急時刻,黨內人事若相持不下時,身為軍系當令人物,郝柏村等人會選擇「起而亂政」,遭人唾罵?抑是「自謙恭讓」,博得青史留名呢?

  元月二十日,國民黨內部對「黨主席」人選獲有共識,但對「領導方式」存有其他意見時。曾有人徵詢郝柏村的意見,郝柏村率直表示,軍方絕對遵從「領袖遺訓」實踐忠誠軍風,向李登輝效忠,對於黨主席及其領導方式,軍方並無特殊意見。郝柏村的「謙讓」,凸顯出軍方贊同「黨政」一元化的領導。

軍方支持李登輝的四大理由

  元月二十一日,軍方三度表明支持李登輝的立場,下午二時,鄭為元、郝柏村率同蔣仲苓、劉和謙、陳燊齡、溫哈熊、陳守山等人,在參軍長汪敬煦陪同下晉見李登輝。在晤談過程中,軍方與李登輝均強調「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會後,郝柏村表示,強調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在於鞏固領導中心,以制止內外的騷動。郝柏村的論調,誠如蔣緯國所說:「軍隊能免於政潮干擾,而不生亂政之心,在於天下無不平之亂,須求平亂之人是否有平亂之心?」而這平亂之心,足以考驗鄭為元、郝柏村等高級將領,對時局發展的認知,擔負起「護國」重任,以維持憲政體制於不墜。事實上,從元月十三日至二十五日,軍方表現的「自制」,比起文人之間爭權奪勢的作風,足令某些決策人士感到汗顏。

  至於,在時局動盪中,軍方何以時時強調「拳拳服膺」李登輝的領導呢?其用心何在?居心為何?亦在在引人注意。據一位將領表示,軍方之所以支持李登輝的用意為:

  一、李登輝是蔣經國生前唯一指定的「法定」接班人,軍方為遵從「領袖遺訓」的教誨,必須從「體制上」尊重李登輝與支持中華民國總統。

  二、軍方將領對時局的認知有深刻的瞭解,他們認為,在蔣經國過世後,政爭不宜出現,且軍方將領亦恐懼政爭出現時,軍方必會捲入政爭的漩渦,若其他勢力援引軍系為奧援,則政爭永無平息之日,軍人干政之風趁亂而起,則台灣的命運將會被推入谷底,對軍方並無任何好處。

  三、由於台灣係靠外貿與經濟來支持局勢的穩定,一旦政爭紛起,勢必會影響到政治結構的穩定,使台灣的經濟陷於紊亂的局面。故軍方堅決支持李登輝,不但係從體制上的考慮,也攸關到台灣的生存。

  四、軍方雖是台灣具有實權的團體,但是軍系的許多制度與人事安排,在在都阻礙軍系在主政系統中成為一股政治力量,且須依附在文官體制內生存,於局勢未明朗前,支持李登輝將可避免捲入政爭的漩渦中。

軍方影響力必將水漲船高

  對於這四項看法,有人不以為然的指出說,軍方支持李登輝,確有助於大局的穩定,可是,在實質的政治利益上,軍方可獲得更多與有利的政治資源。據一位權威人士表示:一、由於李登輝本身沒有優越的軍政資歷,當他主政後,勢必將「統帥權」交由鄭為元、郝柏村行使,無形中,加重鄭為元、郝柏村的權責,使他們政治地位與影響力益發凸顯,他們縱不能在檯前主控全局,於幕後則有絕對的影響力;二、軍方在未來必定會成為主控全局的利益團體,由於他們有擁立李登輝之功,故李登輝亦須滿足軍方的利益;使軍方勢力能進入主政系統內,成為主政系統中,最有勢力的團體;三、未來軍系的人事,將控制在當令人物手中,使他們握有更多的政治資源後,可安排自己的「人事」,主導政局的發展。

  對於這些詰難,一位軍方將領很感慨的指出,時值危急時刻,軍方亟力排除「軍人干政」的陰影,是希望將政局導入憲政常軌,因而鄭為元、郝柏村對時局採取的應變措施,應獲內外的肯定。畢竟。在一個沒有外敵的國家,軍方可憑藉「赤裸裸的武力」執政;然而,台灣在外有中共的威脅下,軍方怎能憑藉武力干政;要知道,軍方的武力建立及國防預算,均取之於社會;一旦社會崩潰了,軍方何以圖存呢?

  這句話已一針見血的表示出軍方立場,希望在不久的未來,軍方能夠秉守「文武」分立的原則,擔負起「護國者」的角色,以平息國內的政爭,而不要做一「竊國者」,危害到政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