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
— 許錫謙(1915-1947)



"《青年報》及《青年週刊》編輯、組織「台灣經濟外交會」花蓮港支部、「228大屠殺」爆發後擔任「青年大同盟」總指揮,召集民眾大會,並決議定調「打倒貪官污吏,台灣自治萬歲!」為口號。而後走避台北,然經遊說返回花蓮途中於南方澳附近遭埋伏的軍憲人員就地捕殺,享年僅32歲。
其熱心籌組公共事務、捍衛社會和平公義不屈服的大無畏精神,乃台灣人應追隨的建國精神。(by Jolen)"


許錫謙是花蓮首富許柳枝之子,北二中畢業,知名歷史學者楊照(李明駿)的外公。曾與王懋卿、張春木等人組織「台灣經濟外交會」花蓮港支部,會員56名,這個團體屬於原台灣民眾黨的系統。終戰後,三民主義青年團在各地成立,1946年三青團花蓮分團籌備處正式籌設,省派鄭品聰為主任,下設總務、組訓、宣社三股。根據《花蓮文獻》稱:「由籌備處遴選本省優秀青年鄭財旺、黃福壽、許錫謙分別充任股長。」可見許錫謙擔任該分團的宣社股長。是年冬,團員代表大會開幕,出席人數代表八十餘人,會中選出幹事7名,許錫謙亦當選為7名幹事之一(其餘6人是鄭品聰、馬有岳、許屘輝、周坤祺、鄭財旺)。

1946年6月,花蓮縣的《台東日報》編輯有《青年週刊》,每週二刊行一期,撰述有關青年進修、訓練,並報導青年運動動態。《青年週刊》至7月底停刊,隨即著手籌設《青年報》,於8月2日創刊,每週發行四開版一張半,為花蓮縣繼《東台日報》之後的第二張定期報刊,每期發行三千份。許錫謙亦擔任該刊的編輯。《青年報》到了九月易名為《團訊週刊》,至12月因經費無著而休刊。

《團訊週刊》停刊的兩個月後,台灣發生228事件。事件於3月3日波及花蓮。市面開始緊張,謠言紛飛。3月4日,許錫謙率領20餘名青年,趕到三青團花蓮分團部,希望書記郭穆堂發出通知,召集民眾大會,書記不敢拒絕,當即製妥通知。青年們隨即帶著通知,沿街通告市民。到了下午二時,參加民眾大會的人相當踴躍,約有2千人。會中推舉省參議員馬有岳為主席,領導組織「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並定翌日上午開會。民眾大會中決議支持台北市民的要求。大會結束前,民眾將過去「蔣主席萬歲!國民黨萬歲!」的口號,改為「打倒貪官污吏,台灣自治萬歲!」。會後,青年們分別組織「金獅隊」、「白虎隊」及「青年隊」,並聯合組成「青年大同盟」,由許錫謙擔任總指揮,分別負責維持治安、收繳武器、及將接受所得糧食,分配予貧民等工作。縣府人員見勢紛紛逃避,民眾於是一面要求軍警憲兵解除武裝,一面代管縣府。要求繳械一項,雖經馬有岳多次努力,均未成功,但因民眾組織良好,甚少發生和大陸人衝突情事。

3月5日上午9時,事件處理委員會花蓮分會正式成立,在中山堂召開第一次會議,有馬有岳、許錫謙、鄭根井及市內47里里長共50人參加。會中做成11點決議:「一、治安由青年團、學生、前曾受過軍訓的青年、本省警察、消防隊共同負責;二、禁止軍隊憲兵外出,必要外出時亦不准帶槍。軍糧由處理委員會負責籌備;三、糧食局及專賣局存糧,應交處理委員會平糶市民;四、交通、郵政、電力各機關應照常辦公;五、即時檢舉貪官污吏;六、不准發生流血事件,以平和手段解決一切政治問題;七、派委員三人監督縣長;八、一切官僚事業,應歸民間經營,圖謀人民福利;九、廢止海關;十、日產處理會所接收藥品,應緊急提出救濟貧民;十一、將糧食事務所長撤職」從第六項決議可知,這個處理委員會的態度是主張溫和改革的。收繳武器的最後目的,是在維持治安,避免軍警開槍殺人而引起衝突。

3月9日國府軍廿一師抵台,各地濫捕與屠殺的消息紛紛傳出。許錫謙走避台北附近。憲兵隊到許錫謙家撲了空,於是由縣長及憲兵隊長向許錫謙的叔父遊說,希望許的叔父能勸許回來,保證無事。許錫謙經由叔父的勸說後,終於準備返回花蓮,卻在歸鄉途中,於南方澳附近遇到事先埋伏的軍憲人員就地捕殺,享年僅32歲。

根據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所編印《台灣省二二八暴動事件紀要》中的記載:「3月7日,奸黨組織『青年大同盟』以許錫謙為『陸空軍總司令』並接收糧食所,自推衛生院長,郵電局長等。」又據閩台監察使楊亮功奉命來台調查之事件報告:「花蓮組青年大同盟,以許錫謙任『陸空軍司令』,又有暗殺團、白虎隊等。」這些官方報告,認定許錫謙為暴亂首要。只是,這位曾經被認定為「本省優秀青年」而被遴選為三民主義青年團幹部的許錫謙,不願被國民黨統治而順服,在短短的期間變成外來政權「叛徒」。

(摘錄自李筱峰,1990,《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