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院士杜正勝認為,物怪世界是人世間的反映。他透過新書《物怪故事解》,試圖打開一扇瞭解中國人心靈世界的窗戶。
寫這首歌的動機是表達:現在台灣這個時代年輕人,為了生活日夜打拼,是台灣人心目中的好孩子。
阮頭家被抓去以後,無薪水回來要怎麼辦?豬若吃那樣,阮就吃那樣。阮有一點田,灑點稻仔,有的有出穗,有的還未出穗,厝內無得吃,我就用手去弄一些稻仔回來吃,一天弄無多少,弄得我手都破皮流血,再無得吃,就去撿蕃薯,隨豬仔吃,豬仔若吃那樣,阮就吃那樣,平時滾蕃薯給豬仔吃,阮若工作做做回來厝,腹肚餓,就先留一鼎(鍋)蕃薯在灶頭,先提蕃薯去給豬仔吃,豬在吃,阮也在吃那鼎留在灶頭的蕃薯,彼時阮都是撿蕃薯來過頓(過日子)。
如果歷史的觀點來看,教育已經在台灣社會、庶民生活延伸開來,到今日台灣是不是要獨立的問題,已經不是簡單的問題,而是歷史的糾葛問題,其實獨立的本質來看不是塑造英雄與領導,而是普世的公民素養教育,過去的習慣是教養出依靠他人的習慣,沒有理由讓十五%的人控制八十五%的人。
台灣神道獲得上天的肯定,大家繼續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