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 他建造嘉南大圳 水道長達一萬六千公里 讓嘉南平原荒漠變良田 他長眠台灣 見證台日情誼 開工滿百週年 看 嘉南大圳 與 八田與一的感人故事
54年前的5月14日(1965年),廖文毅離台18年後返台,被國民黨當成歸降樣板大似宣傳。之後,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不值一提。 然而,台灣早期研究廖文毅的張炎憲教授指出,「豈能成敗論英雄,不容青史盡成灰」,探討1950年代台灣人的主張和追求,廖文毅家族引發的啟蒙與後續效應值得深思。
5月8日,是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技師紀念日,他把貧瘠的「看天田」變穀倉,坐姿銅像的型式與眾不同。今日,透過與他相關的小故事來認識他。
郭燕霖老師認為不該只有他班上的孩子知道八田與一的故事,因此他找來他任教的苗栗縣山腳國小的學生何念庭、嚴郁茹、賴憲澤、嚴萬霖四 ê小朋友,請他們用圖畫共同創作這本『八田與一 kap 阮 ê 故事』,他希望藉由孩子的圖畫來描述這位對台灣有偉大貢獻的日本人,也希望讓更多的臺灣孩子知道八田與一的故事……
受到八田與一的精神感召,台灣人看得到他的使命,亦享受到成果。 有情有義的台灣人,雖然受到228大屠殺與白色恐怖的惶恐,還是要想辦法,要追思此位真正利民、福台的台灣神。
因為人道的關係,馬上把台灣人的生存,當成自己的責任,若非極大的毅力,無法完成此艱苦的工程,賣命也要完成任務,是八田與一的精神。 其全家人生命,與台灣結合為一體的意志,是要建國的台灣人必須學習的地方。
因為傳染病是看不見的敵人,極難應付。
不撲滅傳染病,就沒有台灣的開發和現代化……除了普及衛生觀念、新設醫院外,最根本的對策就是整頓上水道,確保飲用水不受污染。整頓處理污水的下水道亦為當急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