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峰老師說,廖老師自認為「平凡人」,但他確有著不平凡的一生,他相信,這位擁有不平凡一生的「平凡人」,將會在台灣歷史的長河中,激起風聲水響。
劉明新教授:這幾年社運寥落,群眾熱情不再,許多同志都有舉步維艱之感,但一想到來自中國河南的廖中山「老芋仔」和加拿大來的馬偕牧師「鬍鬚番」都能以愛心智慧喚醒台灣人的良知,認同斯土,埋骨台灣,我們又如何能說氣餒、放棄?
外省子弟成為台灣人的覺悟者,會越來越多,因為阿九這個「高級外省權貴」,把外省人三個字玩壞了...
在歐吉桑離世後的兩年,看到文物館的成立,真心感謝辛苦的敏紅姊及阿忠大哥,還有所有協助幫忙的人員,讓我們能懷念歐吉桑,更能延續他的精神及理念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從事教職30年,以傳承台灣史為己任,並將施教場所延伸到社會,傳播台灣文化。他以情感豐沛的筆為劍,開闢台灣主體的道路,一生將熱情活潑的生命力澆灌在祖國台灣,是實踐願力的牧人。
最近有人在問,張炎憲老師這張有意境的照片(上圖)是怎麼來的,是2012年拍的,有一段故事。
張老師的演講常常提到「台灣人」「自信」等字眼,而且張老師的台語演講,聽起來特別有味道,或許觀察力敏銳的張老師早已看出台灣人缺乏自信的危機,所以他要一再強調台灣人的自尊與自信,不是自大,而是拉回原本的正常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