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說家Samuel Butler曾說過:「上帝無法改變過去,但是歷史學家可以。」("God cannot alter the past, though historians can.")超譯成台灣現今課綱微調的脈絡,遂成為「上帝無法改變過去,但是國民黨可以。」
逐步檢視此次戰後台灣史課綱更動的部分,我們可以清楚地覺察出「國民黨史觀」正在復辟當中。此一狹隘片面、單向度的歷史解釋,不僅使我們被輕易地嫁接上「國共內戰」的史觀─此種「一個中國」之下的歷史敘事框架;也使我們可能更加「緬懷」國民黨過去「拚經濟」的「奇蹟」,而淡忘威權政治的正當性與否。
記得曾經在一本書上讀到:「國民黨歷史詮釋的片面在於,其通常只講有偉人人頭這面的故事,忘卻了硬幣之所以為硬幣,乃是由另一面所構成。」就拿此次課綱微調中增加了許多「技術官僚」、「經濟奇蹟」為例,我們只要逼問:「為何從中國敗逃至台的國民黨,能夠快速有效地建立起執行諸多改革呢?不都是同一批人?難道一盤散沙過了台灣海峽,就能變成珍珠?」
答案不證自明,技術官僚其實也只是整個「經濟發展」背後小小的一環,根本不像國民黨講得如此偉哉。我們只要稍加理解便能破解這個神話:技術官僚之所以有如此的「豐功偉業」,其實跟韓戰爆發,岌岌可危的蔣氏政權透過美援(U.S Aid)在軍事、經濟、制度上得到的挹注、指導與背書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再者,在冷戰背景之下,國民黨藉著戰時體制進行錢丁糧的搜刮,其中又以一連串的土地、農業改革,迫使農民往城市工廠出賣勞動力,因此,由低廉的勞力紅利,再加上當時美國戰後黃金十五年工資上漲、產業外移、廉價品缺口等,創造了台灣繁榮的出口經濟。職是之故,在過度簡化強調技術官僚是「經濟奇蹟」的推手,而忽略了經濟之所以會有「奇蹟」乃是眾多缺一不可的國內外因素推演而成,這不僅會使學生錯失了培養分析歷史形成之能力,也正是國民黨試圖加諸於學生們「大有為政府」的鐵證。
最後,面對如今歷史的片面的書寫,看著教育部淪為政客正當化他們意圖的傳聲筒,我們不會低頭不出半點聲,我們會扛起批判的武器!
(作者顏銘緯 為高師大附中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