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台灣的鄉土文學運動、民謠採集、傳統戲曲、文化保存運動、美術創作、台灣主體史觀.......,文化一波波由下而上推動民主化,轉變政治。文化是改變的力量、向前進的生命力,改變心靈、生活、社會、政治。 「文化民主化」是政策核心理念。人人成為文化公民,都有文化公民權,都可創作,追求自由、多元、文化平權。每個人都有權接受文化教育,有母語語言權,擁有文化資產保存權。政府應打造公共環境支持人民由下而上的自主文化發展。
2017/10/26圖1-依六道輪迴的道理,人類淪為狗道、豬道、牛道、雞鴨道互動頻繁,常感覺滿桌的肉食美味,魂遊移其上,有如過往親人被屠、被料理一般,依個人所言,吃前內心祈禱感恩再感恩吧,人身難得。
輔大歷史系陳君愷教授比較二戰前後台灣教育—前進與退縮。 日治時期異民族教育:要少年有大抱負(boys be ambitious)。做第一等人,向世界追求知識,自由留學。脫亞入歐。貢獻世界、人類。將台灣置於世界、人類之一來觀察。雖為殖民地有歧視卻沒那麼多束縛。 戰後(號稱同民族)教育: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組讀書會被抓,留學考國父思想、三民主義。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讀指定的古書,強調中國文化最優秀。真正的鎖國。
2017/10/25圖1-少數特權為自己的利益,享受台灣人民給的福利,卻由反共成為賣台,利用台灣民主轉型,DPP執政,其等居然妄圖運作其附共組織,要把台灣人民送入中共虎口;好像非置台灣人民於死地不可。
2017/10/24圖1-現在威脅台灣最大的來源就是中國,許多台灣商人、藝人,肖想中國市場,甘心受辱;成為沒有國家堅持的一群人,這也是馬英九執政搞成的結果,乃傾中賣台政策的惡瘡。
2017/10/23圖1-人性通天性,堅持不變的願行就是行〝道〞,奉持〝上帝〞的意志,此乃人類生存的價值吧!!?
自然的運行,就是一種生、老、病、死、住、壞、空的現象,本來就會如此;可是如果本來就會如此,也就不必有春、夏、秋、冬。事實上循環的過程是一種奮鬥、改革、積極、向上、不停頓,一個人一停頓了,不跟著自然界的運轉,而激勵自己的話,你一定會被自然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