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有一座「無名英雄廣場」,那是中國解放軍在 #2013年 新建成的。 
 
無名英雄廣場的花崗岩牆上列了800個名字──據當時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報導,1949年國共內戰時秘密派了1500人到臺灣──因此上面刻的都是「隱蔽戰線」的中國諜報英雄。 
 
也因此,自從北京的這個廣場落成以來,當提及白色恐怖的反省,或者看到促轉會進行轉型正義平復司法不法的工作,也會有人疑惑,為何要幫中國人民解放軍承認的「烈士」洗白,還撤銷他們的有罪判決? 
 
但仔細看看廣場上面的名單,可以發現這些名字大多抄錄自於 #1999年 綠島人權紀念碑與 #2007年 景美人權園區的名單。其中還不乏大家熟知的 #丁窈窕 #高一生 #陳智雄 #泰源革命五人等。 
 
「等等,你是說他們都是共諜?!」 
 
「既然你不會相信中國的『被認罪、被自殺』, 
 
那你怎麼會相信『被英雄』呢?」 
 
當中國突然來跟台灣受難者前輩裝熟、送一個大英雄頭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無名英雄廣場在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內, 
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 
 
這個廣場在2013年建成, 
官方說法是要紀念他們不能說的諜報英雄們。 
但洋洋灑灑八百個名字, 
看來看去怎麼大多是台灣人? 
 
促轉會與不少白色恐怖研究者都注意到, 
這份「無名英雄」名單 
與台灣政治受難者高度重疊。 
 
一比對才發現, 
這些熟悉的人名幾乎都是抄自 
1999年落成的綠島人權紀念碑 以及 
2007年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公開的槍決名單。 
 
仔細爬梳目前受難前輩們的檔案與文獻, 
其實就可以知道他們的人生歷程—— 
他們或土生土長、或不曾出國、或路線相左, 
不可能是「中國派來的」。 
但中國也不曾說明碑上名單的來源與根據。 
#asUsual 
總之就是沒來由的我說了算, 
陳文雄啊、江炳興啊、丁窈窕啊 
通通攏是阮細漢的啦! 
 
#抄襲大國 
 
這塊憑空捏造的碑 
除了一掌拍扁了受難前輩立體的靈魂, 
還有意識的窄化我們的歷史, 
企圖將台灣人納入中國內戰的二元對立中, 
更是對受難者與家屬潑灑了滿滿的惡意。 
 
碑中的名單有多離譜呢? 
  
陳智雄出生於日本時代的屏東。 
 
從東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後, 
才華洋溢又精通六國語言的他, 
成為日本政府駐印尼的外交官。 
 
二戰後日本戰敗, 
陳智雄並沒有立刻離開印尼。 
反而出於同為「殖民地」出身的同情同理, 
在當地投入印尼獨立運動。 
他利用原職務以及家庭關係, 
暗中為印尼獨立抗爭疏通並提供不少資源, 
也為此遭遇不少磨難。 
 
印尼成功獨立後, 
陳智雄獲頒印尼榮譽國民勳章。 
 
印尼獨立的大風大浪才剛過, 
陳智雄便回過頭, 
為他深愛的台灣繼續投身台灣獨立運動。 
 
陳智雄參與了戰後臺灣第一個獨立運動組織 
──臺灣共和國, 
並付出他的外交才能, 
以「臺灣共和國駐東南亞巡迴大使」的身份, 
在1955年出席了第一次的「萬隆會議」。 
 
後來印尼政府逐漸親共, 
曾一度迫於中國壓力逮捕、驅逐陳智雄; 
當他持瑞士護照在日本為台獨運動奔走時, 
又遭到國民黨情治單位逮捕回台。 
 
但他不浪費一點時間與機會, 
在短暫出獄的期間, 
馬上籌組臺灣獨立組織「同心社」, 
卻隨即遭到逮捕。 
 
以中國國民黨的威權立場看他, 
這個 #獨立成癮 的陳智雄還真是罪該萬死。 
 
1961年,陳智雄先生最後一次遭補入獄。 
1963年,押往馬場町槍決。 
 
直到行刑的最後一刻, 
他仍高喊著「 #臺灣獨立萬歲!」 
 
-- 
 
這樣的陳智雄, 
你敢看著他的眼睛說他是共諜? 
  
二二八事件中的嘉義, 
青年義無反顧的勇敢身影處處可見。 
 
洪養、張守仁與他們的夥伴, 
在二二八事件中組成民兵圍攻嘉義機場。 
親眼看到許許多多的有志之士在這喪生, 
也見識到這個新政權的殘暴面貌。 
 
他們在躲過這一波清鄉屠殺後, 
組成了 #前鋒青年會,推動台灣獨立自治。 
 
洪養用自己真實姓名, 
發印了數千份《告台灣同胞書》, 
呼籲大家勇敢挺身, 
看清眼前的國民黨政權已無改變的希望, 
希望號召全體台灣人起身 
以「不合作、不繳稅、非暴力」來抗暴。 
 
雖然傳單成功發出不少, 
但馬上觸動情治單位的敏感神經。 
 
1952年洪養、張守仁等人遭循線逮捕, 
不敵殘忍的刑求而招供。 
1953年,遭祕密判處死刑,隨即綁赴槍決。 
 
-- 
 
他們一個個才二三十歲, 
這輩子從來沒離開過台灣, 
一舉一動一生一命, 
都是為著台灣的獨立自治。 
 
你說他們是共諜? 
  
「臺灣如果沒有獨立, 
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恥辱。」──江炳興 
 
陳良、江炳興、謝東榮、詹天增、鄭金河, 
這五個人要說有什麼共同點, 
大概就是對於 #台灣獨立 的想望。 
 
因為政治主張入獄的他們, 
關在台東泰源監獄不等的刑期。 
把握各種接觸與外役機會, 
讓他們足以組織一場 
以台灣獨立為號召的武裝抗爭。 
 
他們選在舊曆年初三起義, 
只待陳良、詹天增依計畫刺殺士班長成功後, 
其餘政治犯將一起佔領監獄, 
並利用台東廣播電台宣告臺灣獨立。 
 
只是監獄的戒備遠不如想像鬆散, 
刺殺士班長的騷動中斷了一切計畫, 
大家先後被捕。 
 
鄭金河、陳良、詹天增、謝東榮、江炳興, 
這五人經歷殘酷的嚴刑逼供, 
始終堅持整件事是自己一個人的計畫, 
其他參與者只是自己的「人質」, 
不願鬆口供出其餘一百多名有志之士。 
同年五月被槍決。 
 
 
-- 
 
在他們在排演革命的那個月, 
台灣大概已經在心裡獨立了一百次, 
他們腦海中那個畫面,不知道有多閃亮。 
 
你說他們也是共諜? 
  
除了那些一看就是穿鑿附會的受難者。 
這碑還有無限不可思議的錯誤: 
 
同一個人被抄錄了兩次: 
陳子胥/陳子婿 
陳力羣/陳力群 
廖長且/廖長珇 
劉振國/劉鎮國 
楊源成/楊源盛 
姚家本/姚嘉本 
余福建/余福連 
 
繁體字轉簡體字,轉錯漏餡: 
崔乃彬寫成崔萬彬 
鄭崇嶽寫成鄭崇岳 
邱乾耀寫成邱干耀 
梁鍾濬寫成梁鍾浚 
 
手眼不協調,照抄還抄錯: 
黃瑞聰寫成黃端聰 
廖森元寫成廖林元 
 
最誇張的是, 
受難者陳榮華長輩明明 #還健在, 
卻也名列其上。 
 
#抄就抄 #還亂抄 
#百度翻譯繁轉簡 
#adidas抄成abibas 
 
這些錯誤, 
其實只要核對受難者名單都不難發現。 
只是這些生命與歷史悲劇的重量, 
我們正在共同釐清、試圖承擔, 
而中國政府卻正隨手拿去輕浮消費。 
  
反抗國民政府的人有千百款面貌。 
 
放在國共內戰ing的脈絡下, 
當然存在著地下黨、省工委; 
 
如果放在「戰後台灣」這背景中, 
則更多的是左派知識青年、 
還有反對外來政權的人、 
疾呼台灣獨立的人、 
有人期待著自治、 
有人反抗威權貪腐殘暴、 
有人渴望自由與法治、 
有人懷抱著更多改變的希望, 
更有人因為家人無端受難而恨著而痛著。 
 
當外來政權為這塊土地帶來一百種傷痛, 
就有一百種不同的因為所以我要反抗。 
 
絕對不是什麼草草率率的: 
「因為共產黨反抗國民黨, 
所以反抗國民黨的都是共產黨派來的。」 
 
還不需要更深入的討論到 
共產黨在當時社會主義風氣與在今天的意義差異, 
光是受難者面孔就已經如此立體。 
 
無名英雄廣場的名單, 
顯示出的只有荒謬的政治宣傳的目的。 
 
當時的台灣,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受難前輩在想望著什麼呢? 
1950年代的政治犯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促轉會近期將會推出屬於他們的故事, 
歡迎和我們一起重新認識歷史。 
  
source: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