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年輕人能記得,台灣過去值得紀念的慘烈、“真媠”的歷史。 受到先賢先烈的鼓勵,希望台灣人要知道爭取台灣的民主,台灣的民主不是那麼簡單獲得,“毋通”失去。
不論是本土還是外來,只要落地生根,不排擠危害其他物種,能共存共榮,他鄉也會變故鄉,不是嗎?
參訪第二站來到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從輕鬆的走讀、Q&A互動,閒話家常中不時切換頻道談到嚴肅的民主人權議題,再切換到隨手拈來的生態話題。園區中的點滴、守護犬,亦是高中生好奇接觸的事物。
如果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能入課文,鄭南榕的事蹟絕對有理由編進教科書裡。如果中華民國的革命先烈能進忠烈祠,高市二二八關懷協會理事長王文宏籌畫的「台灣英魂殿」鄭南榕必然入祀。
黃春蘭教授的「平行人生」,可能是諾貝爾獎的明日之星,拜蔣介石所賜,遭監控、被打壓成了她的日常生活。即便如此,她仍未被獨裁統治者被打倒。她的女兒張旖容小姐,55年後無意間查到外公黃溫恭醫師就義前留下遺書給家屬,連帶一大批被國家「暗崁àm-khàm」&珍貴的政治受難者遺書出土。 她們當自己的史學家,幫家族留下重要的家族史,也為台灣補上白色恐怖空缺&彌足珍貴的台灣史料。
飯前默禱感謝他們的付出。是他們為台灣民主所做的奮鬥犧牲,我們得以安心的吃飯,照三餐記得並感謝他們,繼承他們的精神,是身為台灣人應做的。
年輕的蔡銘軒議員,從基層做起。向他陳情過的人,特別有感他的同理心與熱心。他對在地瞭若指掌,對南投未來有規劃藍圖,他參選2024立委選舉,對上要拼五連霸的馬文君立委(捲入潛艦風波)。 請聽蔡銘軒議員用5分鐘說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