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家書」彷彿是優美的「監獄文學」,支撐兩邊思念的家人,有善意的白色謊言,也關懷他人。
政府持續威嚇,鄒族集體陷入恐懼、無依、惶恐、冷漠。高一生的離開,是「鄒族人厄運的開始」。
這是鄒族音樂家高一生 為阿里山譜寫的懷鄉之歌 他最早接受菁英教育 多才多藝 他是原住民運動先驅 也是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受難者 看 阿里山哲人 高一生傳奇
這次的追思會聚集了許多的緣分,一連串的驚喜。
1951年7月高一生當選民選鄉長,1952年中,國民黨收網,因忌憚他的影響力,改以誘騙下山捕捉。國家機器動用「宣撫小組」藉安撫之名行抹黑之實,無情的打壓鋪天蓋地席捲而來。
情治人員捕風捉影,對高一生、湯守仁進行「政治發展」,臥底、跟監,並部署分化與清鄉工作,另一方面進行懷柔、攏絡,使其卸心防。
2017/11/30圖1-把各種宗派認為習於為常的神像、佛像之禮敬,化為普世公義、公理、和平、大愛的圖騰;就可以更廣泛的把上帝之道,天公之文化,成為台灣人民普遍可以接受的大愛信仰,方足以無界限的落實台灣的公民教育,而達到公民覺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