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多一生成為「鄒族對外的代表與對內的領袖」,隨即擔任吳鳳鄉鄉長兼達邦駐在所所長。
針對家屬和藝文界、鄒族現今的發展,原住民自治可以認真做一些事,才對得起高一生的犧牲,這是我們要思考的事情,和Andrew Ryan合作希望紀錄片能夠有國際視野和更好的國際宣傳。
願力需要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胸襟,才會感動他人。
糖分攝取過量會導致體重的增加,尤其是導致肥胖,這用俗話來說,是「惱人的脂肪」,長期下來更可能導致健康的惡化,不得不察。
矢多一生自1930年開始創作音樂,以教育為出發點,把教材變成歌曲。寫土地、寫親情、寫愛情,發揮長才譜寫成一首首感動人的優美樂章。
這個月17日,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在南投草屯聖山,為白色恐怖受難者高一生,舉行追思音樂會;並且邀請高一生的家屬,共同來揭碑。高一生是鄒族的菁英,曾經擔任過老師、警察和鄉長。也是音樂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詩人,卻在228之後的白色恐怖,蒙受不白之冤,慘遭槍決。
矢多一生是「台灣原住民現代文學」的起點,他的現代詩包羅歌的韻律。「阿里山上的尼采」,隱喻他在人文的深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