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台灣人離開艱難的處境,是我當檢察官的目標,也是我一生的理想。」
《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記錄》係首度以女性觀點為主題採集的第一手珍貴口訪史料,歷時二年多,共紀錄55個受難家庭走過白色恐怖的滄苦歲月。本次展覽因空間限制,僅展出其中20位受難者女性家屬,她們遭逢逆境的堅韌與艱辛的生命之歌,她們是不同地域、族群及年齡層的受難者之妻、女兒或受難當事人,其中甚至有同時兼具多重身份者。
台灣白色恐怖時期,仍有許多案件需要檔案解密,釐清真相。像1950年代紅極一時的歌星派娜娜,在白色恐怖下隱姓埋名,台上嫵媚動人,但當時很少人知道她的本名叫高菊花,父親高一生被冠上匪諜叛亂的罪名槍決,高菊花為了家人,生活被監控,也被迫接受當時政府各項不人道的要求,她親自的口述影音專輯,也在228這一天曝光。
藝術的東西其實是非常柔性的。過去的教育太過注重"技能",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前兩項:"認知"與"情意"。
蕭泰然在美國時,因思鄉而創作出具有台灣情感的音樂,因此被當局列入黑名單。
「夢」幻的人生 關於夢,您了解多少呢?
睡眠中大多數人不知道的事
228的未亡人,女性配偶何其多,少部分人肯願意談論往事,不是容易的事情,為了台灣民主建國,才有自己落腳之處,此本書或許能為台灣的未來,開啟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