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聖山沒有廚房媽媽在的「都市聳」對話。 Q: 那2個芭樂長得好奇怪。 A: 那是佛手瓜。
在台灣攻讀博士學位的博士候選人印度籍Mosiur,二次參訪聖山,這次邀請另一位友人Dr. Princy同行,留下有意思的互動。
這一天,訪客有藝術家、退休後的英文老師,從事餐飲業老闆、有機小農兼公民運動者,他們對聖山的事物很好奇提問,為什麼大石頭上要刻上一個「道」字?
接連兩天來的訪客都有很明確的目的,一位是專程要向台灣神高一生禮敬;另一位是要尋訪台灣聖山創辦人楊緒東醫師的事蹟,感覺很特別於是寫下紀錄。
林信雄先生(陳定南教育基金會志工團前團長、人民作主志工),在疫情減緩的3月,例行帶團到南投信義參加「玉山星空音樂會」,主角為原住民,也例行到訪台灣聖山。
聖山設立的「慰靈碑」、「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傾訴」他們的故事,讓後代子子孫孫「聆聽」,這樣的傳承不會被遺忘,他們的精神不會被消失。
228曾是危險、悲情的符號。隨著時間演進,轉變為守護台灣的重要印記。
華德福大地實驗教育學校師生參訪聖山,聚焦於台灣的生態、人文。
大家長曾說"歲末年終是掃除業力的最佳時機",祈禱讓全球苦悶的疫情,可以終結於2022。
訪客:百香果日語叫tokeso,日語的時鐘叫做「時計(とけい)tokei」,因為百香果的花朵和時鐘很像,所以就變成你們說的「時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