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arrow 醫學新觀點 arrow 認識台灣神-陳炘
認識台灣神-陳炘
特別專欄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5-03-24


(圖片為網路資料)

陳炘
陳炘(1893-1947)台中大甲人,大東信託株式會社創辦人、大公企業公司創辦人。

1913年3月畢業於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1913-1914年於大甲公學校(今大甲國小)任教。棄教從商後,先留學於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理財科,後赴美短暫在吉奈爾學院(Grinnell College)攻讀經濟學和商業管理,接著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就讀經濟學取得碩士學位。留日期間,陳炘參與1920年「新民會」的創立,及以爭取台灣政治自由、文化啟蒙運動為宗旨的《台灣青年》雜誌運作。

因喜愛文學,曾發表〈文學與職務〉文章,提倡新文學觀點,用台灣話做文、詩、小說、歌謠,描寫台灣的事物;認為要達成改革社會的任務,應以平易的文字來撰文,不應拘泥於文字詞句而妨礙思想感情的抒發與傳達。陳炘認為文學須傳播文明思想、鼓吹人道、促社會革新,負起時代使命,挽救陷入困局中的民族文化。

陳炘返台後被聘請為文化運動「夏季學校」的經濟學講師。另外,致力於本土金融業的開拓,1926年底創辦以集結台灣人資金供台灣人使用的「大東信託株式會社」金融機構,力爭台灣人在經濟上的權益,並擔任專務取締役(總經理)。台灣總督府一向注意台籍人士的經濟活動,因陳炘參與「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大東信託因而被認定是「台灣運動的金庫」,受到關注。1934年,大東信託位居台灣同業之中成績最優者。

曾發生中部大資產家楊子培把動產與不動產交給大東信託管理,被職員陳逢源盜賣之事,陳炘站在愛才與對企業負責的立場,出面解決。1944年日本政府合併台灣金融業為「台灣信託株式會社」,陳炘依舊擔任總經理的職務。陳炘又於戰時組織「台中州地主增產協力會」,照顧台中州地主米糧供出的問題,緩和日本政府對農民的搜括。

二戰即將結束前,陳炘對國民政府即將帶來的新時代,並不樂觀,甚至認為與前朝相比可能會更苦,要有覺悟的心理準備。終戰後,他仍籌組策劃「歡迎國民政府籌備委員會」,發揮對台灣社會治安和秩序的維護作用。他亦關切海外台灣人的救援議題。1946年創辦網羅社會領導階層力量的「大公企業公司」,以對抗江浙財閥的壟斷,並擔任董事長,經營打撈、漁業、醬油、工業、貿易等項目。1947年,陳炘於改組後的「台灣信託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的職務。

228發生後,陳炘被推為民眾代表,提出陳儀應破除小圈圈統治方式、實現民主政治、起用台籍人士為主管的建議。在國府援兵抵台的肅殺3月,陳炘於3月11日在家中,被警察局刑警隊長林致用以「奉警備總部之命令,請陳先生到警備總部談話。」為由帶走後,消失無蹤。

陳炘,在日治時期,採取體制內改革運動與台灣民族立場為出發點的文化革新,建立台灣主體意識,對抗殖民文化,貢獻金融長才;在國民政府時期,籌組以台灣為主體的公司與金融業,延續以台灣為本的經營原則,並發揮人道精神關懷人民,追求民主政治。他高瞻遠矚無所求的為台灣人民謀福、反抗威權體制、爭取民主與人權的精神,是台灣神的典範。



參考資料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台北人物誌(第一冊)》(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新聞處,2000)。
巫永福著、沈萌華主編,《巫永福全集(7)評論卷II》(台北市:傳神福音,1996)。
李筱峰,《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台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0)。
李筱峰,《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年代》(台北市:玉山社,1996)。
許俊雅,《日治時期台灣小說選讀》(台北市:萬卷樓,2003)。
張炎憲、胡慧玲、黎中光,〈「永不止息的等待--陳炘遺屬訪問錄〉,《台灣史料研究》12號(1998年11月):159-171。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國語學校卒業證書授與式,http://goo.gl/WgXPwV
國立台灣文學館/文學知識平台,http://www.nmtl.gov.tw/index.php?option=com_klg&task=ddetail&id=210&Itemid=238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陳炘,http://goo.gl/uEvYoC


延伸閱讀:
228護國台灣神專區
認識台灣神系列專區
認識台灣神(簡介第二版說明文)
護國台灣神簡介(第一版)
台灣神事蹟寫真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最後更新 ( 2015-05-18 )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4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