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民醫國的台灣新文學先驅-賴和
(1894-1943)彰化人,台灣新文學之父、醫生。
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今台大醫學院前身),經在台北醫院實習和任職嘉義醫院,體認台日的不平等待遇後,回到彰化開設賴和醫院。不久在中國廈門鼓浪嶼公共租界的博愛醫院行醫,認知到台灣人與中國人的矛盾與對封建失望,於1919年回台,秉持社會主義精神,照顧貧病勞苦,免費診治甚至對病患給予生活費,因而被尊稱為「彰化媽祖」、「和仔仙」。
賴和乃殖民地台灣中,作品最能具體反映時代精神的作家。1921年加入台灣文化協會,以文學作為其文化抵抗的方式,反對日本殖民統治;他的文學不離社會運動參與,表現無力者的抗議特質與對壓迫者的批判:如〈一桿「稱仔」〉控訴日警對菜販的壓迫與被壓迫者起身追求公義;而詩作中「天與台灣原獨立,我疑記載欠分明」透露出國族認同的轉變,已然將台灣主體作為思考出發點。
台灣新文學運動中,透過白話文的使用與將大眾作為書寫對象,言文一致,傳播自由思想,啟發台人自殖民壓迫中覺醒。民間文學和原住民歌謠採集,也是賴和所關心的文學內容。並身兼《台灣民報》文藝欄主編。寫實風格、人道主義、批判性格是其寫作特色,更是「打下第一鋤,撒下第一粒種子」的新文學先行者。
他敏銳的觸覺能診斷出社會弊端,以文揭示。「勇士當為義鬥爭」是其精神最好的註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