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arrow 醫學新觀點 arrow 醫學新觀點(3)發燒:是敵人還是朋友?
醫學新觀點(3)發燒:是敵人還是朋友?
特別專欄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陳俊峰醫師   
2019-08-27

可否有過這種經驗,曾經到大醫院看病,在門診候診室等待的時間很長,但等到看病時坐下來沒多久,跟醫師講完症狀後,治療症狀的藥物馬上就已經開出來了;在不久的將來,如果這種看病的模式沒有調整的話,很多醫療的治療方式將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因為電腦可以儲存的記憶比人類的頭腦多得多,另外速算也比人類快得多。

在2018年7月,在北京有一場「醫療人機大賽」,AI(人工智慧)大戰名醫團隊,結果AI電腦不僅只花人類醫生一半時間完成答卷,準確度還大贏人類21% (AI電腦87%,醫生戰隊66%),這是繼圍棋之後,AI在醫療領域再度完勝人類。

但人類有哪些能力是遠勝於電腦呢? 在情感與思考這兩方面,人類是大大的贏過電腦的,例如看病時,能夠將病人在身體、心靈上所產生問題的部分,有綜合判斷的能力,以及在看病時能給病人多一點溫暖。

*今天要談的醫學新觀點是甚麼呢?
發燒:是敵人還是朋友?

根據法國的諾貝爾獎得主Lwoff的研究,生物體對於病毒的抵抗狀況,像是得到感冒或流感病毒時,治療的效果是取決於人體的溫度,也就是體溫高的狀況比體溫低的效果更好。當體溫達到101.3°F(38.5°C)時,免疫系統進入警報狀態。在這個溫度下,血液中的免疫化學物質水平加倍,整個身體的免疫防禦增加。 在六小時內,免疫系統內幾乎所有的主要防禦能力都會增加一倍。所以發燒,從其意義上,是有治療效果的,而現今大部分主流醫學的治療上,卻採取馬上對抗發燒的方式,這一點是相當可惜的。也就是說,當發燒而馬上給予退燒藥這種治療方式,是沒有尊重人體自癒功能的方式,因為人體的發燒是一種保護機制,是要藉著發燒來痊癒自己。

另外一個結論是,發燒也具有深遠的意義:當常常透過阻止一種輕微的,高燒型的疾病時,反而可能會在往後的日子裡助長另外一種更為嚴重的「冰冷型的」疾病的產生,比如說,現在的慢性病幾乎都是冰冷型的疾病,其中以癌症最為人所熟悉,醫師們也常發現癌症病人的體溫都很低。所以一種急性的、無害的發燒型疾病,也許正是身體試圖在阻止往後更為嚴重的、慢性的或者可能會導致死亡的疾病(比如說:癌症)的產生。這一點,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被證明過:與其他患者相比,癌症患者在其發病以前,實際上,只有三分之一曾經出現過發燒型的疾病,而其他三分之二的病人都不曾有過發燒。有鑑於此,考慮到發燒將會改變日後疾病傾向方面所具備的意義,那種當今幾乎普遍實施的、一貫性的壓制發燒的做法,會同時給身體帶來一種隱性的後果。某些重大疾病例如癌症,在治療當中會出現那種主流醫學認為「難以解釋的」的惡化狀況,例如發燒等等,在日後經過科學研究之後發現,這種現象常常可能恰好為重大的疾病找到解決的辦法。

延伸閱讀:
醫學新觀點(一)
醫學新觀點(二)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最後更新 ( 2022-08-25 )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4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