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首頁 arrow 首頁
左派台獨教父史明前輩(贊主同修)略歷4-舅與姑
新聞報導 -
作者 Aries | 贊修   
2020-02-10

*本文收錄於「左派台獨教父史明前輩(贊主同修)揭碑追思會」追思手冊。照片未加註者,來源為大地志工。


《台灣人四百年史》(2014新校版)台中簽書會,於大地演講(攝於2014/9/27)。

4. 阿舅施振興-啟蒙音樂


阿舅施振興。資料來源:獨立台灣會。[1]


施振興,1903年生,邱桂抱養自士林庄貧寒的「番薯仔嫂」家庭,成為施家唯一的男丁。[2]

邱桂不分親生或收養,一視同仁的給予教育、栽培。施振興就讀於台灣總督府台北師範學校,大正13(1924)年畢業。[3]隨之擔任教職工作,歷經暖暖公學校、汐止公學校等。[4]公學校起薪45圓,相較於一般中學畢業生起薪25圓,可說相當豐厚。[5]這些成就,與邱桂思想開明、無私心盡力養育有關。


遞信局長吉田平吾於大正13(1924)年3月22日所舉行之台北師範學校修了證書授與式中,所發表之訓示;以及當年度各部之畢業生名單。施振興為畢業生之一(框選處)。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府報。[6]


施振興的教職經歷。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職員錄。[7]


右圖,1925年任暖暖公學校訓導(老師),薪俸46/月(框選處)。左圖,1926年任汐止公學校訓導(老師),薪俸49/月(框選處)。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職員錄。[8]
 
對音樂很有興趣的施振興,後赴日本的東京高等音樂學院(今國立音樂學校)學習鋼琴、男唱女高音(boy soprano)。他對音樂的喜愛,薰陶史明對音樂的喜好與欣賞。[9]

與史明接觸過的人,大致會有「被他無所不談的內涵所吸引;具豐富人文素質的哲學、文藝、音樂等知識」的印象,其來有自。[10]史明對注入他心靈音樂細胞的阿舅,有這樣的懷念:

他也常教我唱當時台灣很少人會唱的日本童謠,這對我在封建家庭中的枯燥生活來說,無疑是一項很新鮮的調劑。所以我總是很開心、很認真的跟著阿舅學唱日本歌。阿舅教我唱歌,使我在潛移默化當中,養成了對音樂的興趣與音感。童年時期原本就是孩子最能發揮活潑天性的時候,這個階段的我受到阿舅的音樂啟蒙,長大後自然就喜歡欣賞巴哈、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或歌劇等許多西洋的古典音樂。直到現在,每當我聆聽到美妙的音樂之際,也常常會懷念起阿舅的種種舊事,心中感念到他的疼愛。[11]

然而受西洋音樂教育洗禮的施振興,還未大展長才,就罹患腹膜炎,1928年3月返台病逝。在此之前,邱桂已決定讓史明繼承施家香火,便將兒童「林朝暉」(當時史明的名字)過繼給病已成勢的施振興當養子,此後在戶籍資料上,史明的名字改為「施朝暉」(實歲10歲,虛歲11歲)。[12]

5. 阿姑林玉英-溫暖的港灣


阿姑林玉英。資料來源:獨立台灣會。[13]

林玉英為士林內雙溪人,自小被邱桂收養為「童養媳[14]」,因與史明的父親(林濟川)同姓林,小孩稱呼她為「阿姑」,原本邱桂預計待她長大成人後與施振興結為夫妻,但因故未成。[15]

林玉英的原生家庭是在山林裡做事的工人,她因而勤儉樸素、待人親和。她操持著邱桂家族的大小事務,舉凡烹飪、清理、照顧小孩等瑣碎家務事,過著勞碌的生活。[16]

每當幼年史明遭到母親施秀嚴格教導,要求學習未達目的而挨打、處罰時,[17]玉英姑成了他的避風港。大學時期,每逢暑假返鄉,阿姑總是以一道一道的佳餚,撫慰史明離家在外的遊子心靈。[18]玉英姑對史明而言,如同另一位母親,他對難以忘懷的阿姑有如此感念:

阿姑很疼愛我,我若是被母親打罵,她也會在暗地裡安慰我,勸我要聽話、要認真念書,長大後才會成為有用的人。她對我的疼惜令我終生難忘,我一輩子都感激著她對我的恩情。[19]

林玉英於1986年罹患老人痴呆症,孤獨走完人生。史明流亡海外不能相伴在身旁,始終是他心中的苦惱。[20]

這些人、這些事,構成史明非凡的人生。他啣著金湯匙出生於士林望族,在邱桂的教養下,「阿嬤的兒子」沒有隔代教養的問題,反而被訓練得膽識兼優。父親林濟川的人際關係,影響他日後的台灣意識;母親施秀凡事求勝的個性,造就他出類拔萃;阿舅施振興的浪漫音樂性情,培養他多方面涉獵事物;阿姑林玉英如母愛的溫潤,孕育他惜情、有顆溫柔替人著想的心。

往後史明的革命歲月,即使認為追求台獨理想比私人情感重要,[21]但這些家庭因素,牽絆他一輩子,感性的生活情趣、面對死生的勇氣。


參考資料

[1] 獨立台灣會/親人相關,https://goo.gl/KZNNz5,(2016/12/26點閱)。
[2] 史明,《史明回憶錄:追求理想不回頭》,頁119。
[3] 臺灣總督府府報,引自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卒業及修了證書授與(台北師範),https://goo.gl/neXYLu(2016/12/21點閱)。
[4]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引自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https://goo.gl/CH9oni,(2016/12/20點閱)。
[5] 史明,《史明回憶錄:追求理想不回頭》,頁120。
[6] 臺灣總督府府報,引自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卒業及修了證書授與(台北師範),https://goo.gl/neXYLu(2016/12/21點閱)。
[7]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引自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https://goo.gl/CH9oni,(2016/12/20點閱)。
[8]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引自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https://goo.gl/CH9oni,(2016/12/20點閱)。
[9] 《史明回憶錄》記載「阿舅師範學校畢業,在公學校教書(暖暖、社子、汐止等處)滿五年後,因為對音樂方面特別有興趣,便在一九二五年留學東京,進入『國立音樂學校』學鋼琴。」時序上應有誤,根據「臺灣總督府府報」顯示,施振興於1924年3月畢業;「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的資料寫著1924-1926年施振興擔任教職。而「國立音樂學校」於1926年在東京創建,當時校名為「東京高等音樂學院」,1947年校名改為「國立音樂學校 」。因此1925年尚未有此校,推估施振興是在1926年或之後到該校就讀。史明,《史明回憶錄:追求理想不回頭》,頁119-121。國立音樂大學,https://goo.gl/aXgG7c,(2017/1/15點閱)。
[10] 史明,《史明回憶錄:追求理想不回頭》,頁46。
[11] 史明,《史明回憶錄:追求理想不回頭》,頁121。
[12] 史明,《史明回憶錄:追求理想不回頭》,頁122-123。
[13] 獨立台灣會/親人相關,https://goo.gl/KZNNz5(2016/12/27點閱)。
[14] 「所謂的『媳婦仔』是台灣閩南民間對『童養媳』的稱呼,也就是指那些將來長大後,要匹配給兒子作妻子而預先收養的女孩。客家地方則大多稱這類女孩為『苗媳』或『小媳婦』。」曾秋美,《台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台北市:玉山社,1998),頁16。
[15] 「但是阿姑成人後,由於一方面她比阿舅大三歲,再加上阿舅有些『查某體』(娘娘腔)的習氣,所以不願意與阿舅結婚。」史明,《史明回憶錄:追求理想不回頭》,頁123。
[16] 史明,《史明回憶錄:追求理想不回頭》,頁123-124。
[17] 史明,《史明回憶錄:追求理想不回頭》,頁117。
[18] 史明,《史明回憶錄:追求理想不回頭》,頁124。
[19] 史明,《史明回憶錄:追求理想不回頭》,頁124。
[20] 史明,《史明回憶錄:追求理想不回頭》,頁125-126。
[21] 史明,《史明回憶錄:追求理想不回頭》,頁126。


(未完待續。2016/12完稿,後續增補至2019/12)


相關閱讀:
左派台獨教父史明前輩(贊主同修)略歷1-前言
左派台獨教父史明前輩(贊主同修)略歷2-家人:林朝暉到施朝暉
左派台獨教父史明前輩(贊主同修)略歷3-父與母

延伸閱讀:
【活動預告】02/29 左派台獨教父史明前輩(贊主同修)揭碑追思會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最後更新 ( 2020-02-10 )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4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