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首頁 arrow 阿扁總統送餐日記 arrow 聖山記事 20200907 (台灣神道心法)
聖山記事 20200907 (台灣神道心法)
新聞報導 -
作者 贊桃   
2020-09-07



皈依「台灣神道」,踏入大地講堂,必定會受到醒目的「一心通十法界」標誌所吸引。這如同陽光般的標誌,外圈的紅色代表著「陽光滋養大地,平等無私的佈施」。中間黃色的圓圈則提醒著大家要保有:「陽光、天命與正氣」。

「陽光」讓我們學會大公無私與「大愛精神」。
「天命」讓我們謹記「保台、護台、建國」的救劫使命。
「正氣」則鼓勵我們發揮道德勇氣。


台灣神道神道創辦人楊緒東醫師生前常勉勵同修們,是「帶天命」的修行者。為何強調「天命」? 因為有形與無形的角度,分別有其意義:

無形角度指的是,「台灣神道」的同修承擔了「應元救劫天命」 (可參閱台灣神道信仰與宗教異同-新世代的觀點)。這是要有願力、決心、行動,為救台灣而鋪路的「應世」天命修行 (台灣神道同修參讀手冊p.25;  因篇幅關係,以下僅列頁數),唯有強調人的天命任務,才會知道自己是神使 (p.203),才能共同以教育方式催化台灣民主建國 (p.284)。

從有形角度,「天命」就是關心公眾大事,以我們的道德勇氣,捍衛公義公理、公平 (p.192),並展現具體行動,就是「大愛修行」之道(p.234)。這份「天命」,是沒有報酬、沒有逼迫、自然而為、始終不退其志(p.213)。若只圖個人利益,不理會公眾、公理、公義事務,就談不上天命(p.259)。

台灣神道」的修行者,若沒有以身作則,用行動「展現道德勇氣」捍衛不公不義的人、事、物,就枉費皈依「台灣神道」要將「天命」「入世」的核心精神。也就是說,雖然皈依了「台灣神道」,但卻沒有藉「修行」達成「修心」之實,甚為可惜!

正因修行是修行為之道,修道即是修心理與精神內涵 (p.259),因此,「台灣神道」信仰的修行,是有其心法的。任何皈道者都可以從個人的「修心」入門,進而了解自己的「天命」,也因此,「修心」是有不同層次,循序漸進的:

初階: 修心的根本,就是修「懺悔心」,透過反省懺悔,改善自己缺失,合乎做人做事的規矩,凡事感激。

楊緒東醫師在手冊中勉勵大家: 「不要害怕自己的心魔,以及心理障礙,藉由反省、懺悔、唸經、打坐,才能有所領悟」(p.215; p.220),因此,「228台灣神太上真經」才會以「凡事感激」開頭,「懺心法門」才會強調「我錯了,我要重新做人」,從自身著手,才能入「台灣神道」這座寶山。「台灣神道同修參讀手冊」中也提及「好好『控制自己』,就是所謂的『修心妙法』」(p.57) ,即是此觀點。

中階: 當對一切人、事、物感激,自然就能以「清淨心」來包容眼前發生的一切。並以無所求心態,歡喜服務,進而開啟智慧。

修心如同做學問一般,唯有清淨其心,默默地體會所學知識,自然有很多新道理,因沉思而領悟其內涵。(p.83)。

「台灣神道同修參讀手冊」可以說是楊緒東醫師所悟得最適合「台灣神道」的心法,只待同修們多讀、多咀嚼,並在親身實踐中,獲得更深層的體悟。當自己修行體悟的「道」與楊醫師所講的「道」契合時,其實就達到禪宗所謂的「心印心」。要達到此境界,要先有一顆澄明的「清淨心」,才能容納「台灣神道」傳遞的智慧

要有一顆「清淨心」,不假外求,多唸「228台灣神太上真經」、「大地救劫收圓真經」、「地曹寶誥」、「觀世音菩薩收圓禮讚」,自然能讓心境澄明。「台灣神道同修參讀手冊」中也提到的: 「透過唸經,除了讓自己「安心」之外,更能增強磁場,調整身心靈」(p.198),正是提醒我們修「清淨心」再簡單不過的方式。

進階: 以「決心」為捍衛公理公義,努力佈施。

「台灣神道同修參讀手冊」提到,一般人來大地講堂,會認為這裏沒什麼,然而平凡中的修行,才偉大(p.177)。正因為「平凡」,才顯得「決心」的重要。因「生命的價值,在於一線間的決心,五蘊皆空是妙有實相,生死轉輪的了斷,行乎道德勇氣而已。」(p.264)。要讓皈依「台灣神道」的修行有意義,就要決心「在行為方面要發揮『為保台、護台付出其道德勇氣』的責任 (p.153),且不應該為任何理由退縮,才是是真正的信仰。

信仰專注在實踐與佈施,透過財施、法施、無畏施便能達到。「台灣神道同修參讀手冊」提醒著我們: 「為了完成「天命」的付出,不求回報,不計代價,乃是無畏施。普施教化,整肅人心,無怨無悔,即是法施。樂喜捐贈金錢或有形資產, 利益眾生,不忮不求,乃財施」(p.263)。

「保台護台」是「台灣神道」同修的救劫天命,「說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事」是天命修行者應該主動行使的道德勇氣,也是實踐「決心」的唯一方式

上述的心法應該可以作為入門,要了解台灣神道信仰的精髓,領悟台灣神道的內涵,閱讀「台灣神道同修參讀手冊」是捷徑之一,誦唸「台灣神道」的各本經典,也是「啟發內在智慧、覺悟的過程(p.125),也是修道的法門。

雖然古有云: 「盡信書不如無書」,從修行的角度,其實是在提醒著我們要「多讀書」、「多唸經」,才能將各種道理融會貫通,領悟出「台灣神道」所要傳遞的「正道」並在生活中身體力行去實踐與行願,才是皈依「台灣神道」者需要秉持的基本態度。「台灣神道同修參讀手冊」所謂:「修道者, 修心是也,平常多讀聖賢書,不偏執己「教」,平心論道,中庸求證,正理依循,才是修士態度。」(p.28)即是在闡明此觀點。

禪宗所謂「不拘泥文字」,只是要提醒大家不要太「字斟句酌」、「雞蛋裏挑骨頭」,執著於特定文字上,繼傷神又傷心,對修行與修心更是毫無助益。猶有甚者,走火入魔,更容易把執著的文字更變成筆誅墨伐的工具,可謂不可不慎!

延伸閱讀:
聖山簡介
聖山講古系列
聖山點滴系列
228護國台灣神專區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最後更新 ( 2020-09-09 )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4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