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首頁
醫學新觀點(38)罹患乳癌之心靈層次探討
特別專欄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陳俊峰醫師   
2023-03-17

罹患乳癌之心靈層次探討

我國乳癌現況

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約為每十萬名婦女188-194人。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發佈的最新數據,2020年台灣地區的乳癌年發病率為每10萬人中約49.7人,而2021年台灣女性的乳癌患病率為每10萬人中有88.7人,在台灣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是女性惡性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類型之一,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逾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約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

乳癌是一種由乳腺細胞異常增殖形成的惡性腫瘤。目前,科學家們對乳癌的成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已經確定了一些與乳癌相關的風險因素,包括:

1.女性激素:女性激素是導致乳腺細胞增殖的關鍵因素,因此,女性激素水平異常高的人群,例如更年期婦女、未生育或晚育的女性、長期使用激素替代治療等人群,乳癌的風險更高。
2.遺傳因素:家族中存在乳腺癌患者的人,其患乳腺癌的風險也會增加。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是導致乳腺癌遺傳性發生的主要原因。
3.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乳腺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4.飲食:高脂肪、高熱量、高糖分的飲食與乳腺癌的風險有關。
5.肥胖:肥胖與乳腺癌風險的增加有關。
6.放射線:長期暴露在放射線下的人群,例如接受過放射治療的人群,乳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7.環境污染:一些研究表明,環境中存在的一些有害化學物質(例如臭氧、二惡英、苯等)與乳腺癌的發生有關。

以上的觀點是現今主流醫學從物質層面來剖析乳癌成因,可惜的是,甚少有人會從心靈理層面來探討,我最近參與了一位人智醫學婦產科醫師專家Christoph Zerm先生的課程,講述了如何從靈性層面來探討乳癌,現把精彩的內容與大家分享:



(圖片來源:網路)

女性乳房的意義


如果你更貼近去理解人類是什麼,把所有事物都用圖像或訊息來看,每一個疾病都有一個訊息,人類的每個器官部位不只是某種象徵而都有特定代表的意義,首先,先看乳房所在的位置,它是位於人的上端頭區的意識區域與下端新陳代謝的無意識區域之間半意識的情感區域,這是很重要的,然後再思考一下,乳房的重要的行動或可能性是什麼? 乳房真的是超凡卓著的器官,它為了另一個生命(嬰兒)提供獨特的物質,也是一種犧牲奉獻的象徵,這就是它的慷慨,但此種慷慨也需要有一個機會,不然也慷慨不了,若可把相遇的慷慨大方給出,在物質上就是愛,也就是性的吸引力,它代表的是人類相遇的品質,然後從這裡再進一步思考,要與他人連結會有很多衝突 ,衝突不止存在於情緒層面,若衝突太大時就會顯現在物質層面,所以得到乳癌的人就必須思考的是「我在自己的生命史中可看到什麼,在此刻之前的經歷以及處境又是什麼」,此器官受到影響的事實是在提醒我這是命運的驅力讓自己能看到那邊有問題就需要去改進,但千萬不要將其視為懲罰或有罪惡感,就好像你每次開車前都會檢查一下,如果哪一個零件有問題就直接去調整,因此就能確保行車的安全。


乳癌發生在左邊或右邊,代表何種意義?

左乳房/右乳房:一般比較高比例的人慣用右手,所以右側乳房是屬於離心性的,也就是給予的一方,所以罹患右側乳癌的女性可能是想表達或展現行動時很難與世界產生連結。而左乳房是屬於接受方,因此罹患左側乳癌可能代表病人不太能處理別人施加予我的情感而導致的結果。

疾病真正的意義

疾病可以以一個訊息前來,讓你越來越理解這訊息而投入心力去解決,因此會發展出新的可能性以及新的洞察,這還取決於個體的生命,能否運用這股新出來的力量,在你接下來的實際生活中應用;若無法運用這些新的力量在接下來的人生中,則會失去了疾病帶給你真正的意義。人智醫學創辦人史代納曾經說過對於「可治之症」以及「不可治之症」做出明確定義,疾病是讓你孕生出新的力量,只是這個新的力量若用在這一世而成功,就會把癌症變成「可治之症」,若不成功就變成「不可治之症」而把新的力量留在下一世使用而已。任何一個重大疾病所帶來的本來就是很挑戰,不論你要不要,你都必需試著去面對所處的情境,有些人可能抱著絕望可能會死去,但仍在掙扎, 但不論哪一方面來看,這個掙扎過程會孕出新的力量,這就是生命在此刻你額外得到的,藉由對疾病的掙扎所得到的額外力量是否有機會在此生後面的階段用到呢? 例如在放化療後2~3年沒復發,可說此刻我克服了疾病, 然後你會看看你有什麼新的能力應用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很多病人告訴我「醫生你可能會認為我瘋了,我必須說我感謝這個疾病,不然我就不會以現在的狀況(靈性力量)生活」,把新得到的力量帶入生活中這是最好的狀況。 但也有可能疾病會導向死亡,即使是這樣,病人仍然在創造出他的新能力,背景是你在陪伴將死之人,在此人死後,你回想,此人還是贏家,他仍然克服此疾病的挑戰,並帶著跟疾病掙扎產生的力量一起死去的,此力量就成為他下一個入世的視角或觀點的基礎。

 

延伸閱讀:
醫學新觀點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最後更新 ( 2023-03-18 )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4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