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首頁 arrow 新聞報導 arrow 網路報馬仔 arrow 【讀饗時光】從狐狸精到摸神仔 學者解讀中國「物怪故事」 ft. 杜正勝院士
【讀饗時光】從狐狸精到摸神仔 學者解讀中國「物怪故事」 ft. 杜正勝院士
新聞報導 -
作者 聯合報/讀饗時光   
2025-04-12

【編按】
原來這本書的起因要回溯到40年前的1985年,杜正勝老師借調到清華大學擔任歷史研究所所長。

再加上2023年「東亞視域下的醫療與鬼邪」國際研討會,杜老師開場主題演講「魅病與魅媚」。

杜老師在書籍的「後記」寫到:

個人年事漸高,深深體會「歷史」是種種「因」與「緣」造成的,如果缺乏我上面講的這些「緣」,即使有思索四十年的「因」,這本拙作還是不可能現在以這樣的形式問世。
(《物怪故事解:中國亙古流衍的心態》,p.319,請見詳「後記」p.316-320.)

放了40年的稿件,竟然可以繼續完稿且成書,對寫稿時而寫了一半就放著的我而言,是大大的鼓舞 ^o^~

專訪中,杜老師談到對物怪等無形世界的看法,是「存而不論」,為什麼?可以聽聽~(約在專訪後段)

也談到牛頓,面對浩瀚的知識比喻自己是「海邊撿貝殼的小孩」(自謙)。如同杜老師常提醒的「人很渺小,知道得很少」。

對了~
嫦娥是半人半獸,和現代人看到的美女嫦娥不同,有經過「轉變」,西王母也有「轉變」過程。
台語「狡怪」,其實應寫成「狗怪」。
答案都在專訪中。

大大推~~~~~


(轉發分享 from 聯合報/讀饗時光)

中研院院士杜正勝認為,物怪世界是人世間的反映。他透過新書《物怪故事解》,試圖打開一扇瞭解中國人心靈世界的窗戶。記者李承宇/攝影

2025-04-06 12:23
聯合報 / 記者李承宇

🎧立即收聽 按下左側播放鍵↓

石頭會說話,狐狸變成人。大家都愛聽鬼故事、鄉野奇談,愛看恐怖電影,但在歷史學家眼中,物怪世界是人世間的反映,顯現社會的特質與文化的心底奧祕。中研院院士杜正勝透過新書《物怪故事解》,試圖打開一扇瞭解中國人心靈世界的窗戶。

📣本集重點

    01:22:「物怪」與「鬼神」、「妖魅」有什麼不同?
    11:28:太史公司馬遷也相信物怪?
    21:14:神醫扁鵲是鳥?美女嫦娥是蜥蜴?
    34:48:物怪有好有壞,也反映當時社會對人的期望與理想。
    40:08:統治者透過物怪信仰,施行愚民政策。

主持人:李承宇
來賓:中研院院士杜正勝

📣更多收聽平台

    https://tinyurl.com/4je4vybb

    📣推薦閱讀
    精怪、番婆鬼譜魔靈傳說 南投神秘鬼湖昔爆黃金挖寶潮
    南投關刀山2起離奇山難添靈異傳說 魔神仔作祟或譫妄?
    新竹寶二水庫常有魔神仔出沒?工程師路跑誤入異度空間

Source: (2025/4/12轉貼) 


延伸閱讀:
《詩文隨筆》杜正勝寫出學術界第一本中國鬼怪史 --趣讀杜正勝新書《物怪故事解》
【野生歷史】物怪?怪物?中國史上的那些怪奇物語 ft. 杜正勝院士
博客來/物怪故事解:中國亙古流衍的心態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最後更新 ( 2025-04-12 )
 
下一個 >
© 2025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