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arrow 新聞報導 arrow 楊緒東專欄 arrow 十句話影響台灣-我讀我思,談到釣魚台的阿九(2)
十句話影響台灣-我讀我思,談到釣魚台的阿九(2)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   
2008-07-03

10句話影響台灣 (封底)

漸進性的統治台灣,而台灣菁英的表現,令日人欽佩。

日本統治台灣,採用「一國兩制」,即日本本土實施日本帝國議會所制定之國家法律,在台灣則委由台灣總督制定僅適用於台灣的法令。此制雖獨裁不民主,但實因日本政府承認台灣與日本本土民情不同。台灣如與日本本土適用同一法律,則無疑須推動「同化」運動。故凡主張自治主義者多不認同「撤廢六三法律運動」,而堅持著台灣的特殊性,推動「設置議會」運動。〔見《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第二章及第四章。〕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設置台灣議會",《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p.75-76。

「台灣議會設置」之請願活動,前後15次,自公元1921年至公元1934年,其中公元1924年有兩次。由於日本的台灣總督的保守頑抗,日本國會及政府均無特別反應。中國東北「九一八事變」,日本對台灣的軍事統治加強,第15次請願後,台灣總督府即諭令停止請願運動。

雖然請願運動無直接效果,但卻有很大的影響。這項運動展示了台灣領袖的政治智慧,啟發了台灣人民的政治意識,並促進同胞團結,提高民族意識,他打破了台灣總督府的封鎖,喚起日本政界的注意,改變了日人對台人的觀感。最重要的是引導台灣人民一條正確的奮鬥方向,一條務實可行的政治鬥爭路線。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設置台灣議會",《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p.78-79。

「台灣民眾黨」與以後設立之「台灣地方自治聯盟」都只致力於推動「地方自治」的改革,台灣總督府亦於公元1935年11月全台舉辦市議員及街庄協議員之總選舉,以及間接選出之州會議員總選舉〔均一半為官選〕。台灣的自治運動,有了小小的成果,雖是局部且基層的選舉,亦彌足珍貴。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設置台灣議會",《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80。

1978年台灣的現況比日治時代落後60年。

1978年12月5日全台黨外人士助選團在台北市中山堂與辦「全國黨外候選人座談會」,發表共同聲明,譴責最高法院擅自非法頒布規定,限制候選人之政見項目及競選活動範圍。聲明書略稱:

「……該檢察長一再利用職權,制定候選人政見之審核標準,限制候選人之政見,並對候選人之競選活動一再指示嚴予限制,妨礙人民參政權利及言論自由,無視國家法律體制及候選人基本人權……

……該員〔指最高法院檢察長〕……不惟不指示各地檢察官確實依法公平執行職務,竟然反其道而行,以開倒車之作法,將往年可刊登在公報之政見,諸如『全部改選中央民意代表』、『總統、副總統直接民選』、『解除戒嚴令』、『解除黨禁』等政見,統一規定予以刪除。該員知法執法卻違法濫權,損害人民權益,全國各黨外候選人,於憤怒之餘,茲齊聲予以指責,簽寫本聲明書向世界關心台灣政治前途及選舉的人士提出控訴。我們在這裡重申不顧一切依法保障我們參政權利的決心。」

這份「聲明書」很低調的從「參政權」觀點著筆,並未觸及「公民自決」「台灣獨立」之訴求,而當局反應依然激烈,下令圍剿。然而,反因此引起海內外密切注意及熱烈反應。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設置台灣議會",《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p.82-83。

周清玉女士擔任國民大會代表時,曾蒐集及檢閱當年從大陸帶來的所有「第一屆」國會選舉的官方資料及報紙報導,寫成「法統黑面紗」一書,其中並說明台灣民主運動訴求變化之軌跡。書中說:

「最初台灣各界要求『國會全面改選』都是從『分裂國家』的基礎,去尋求各種理論依據,在『民主』的層次要求國民黨政府修憲,使國會成員更新。那時尚無意去否定『中華民國憲法』在台灣實施的合法性,也無意全面揭發公元1947年選舉的黑幕。……當時仍然停留『修憲論』階段,尚未進入『立憲論』階段,還未主張訂立『新憲法』來組織『台灣新國會』。……

「在『修憲論』改革主張無望之後,全新『立憲論』主張應時而起,主張台灣建國之聲音此起彼落,『台灣主權獨立』之說,更使公元1947年在南京制定之『中華民國憲法』已無在台灣實施之餘地。……台灣的這種『法統國會』,當然無存在的價值,應該澈底加以改選。

「『台灣新國會』是目前台灣民主運動主要訴求之一。」

主張台灣獨立,要建立「台灣共和國」的民主進步黨在其「行動綱領」第34條規定:

「全面改選中央民意代表,廢除海外遴選,取消婦女及職業團體代表制。」民主進步黨在爭取到「解除戒嚴」之目標以後,即全力推動國會全面改選,前後舉辦示威、聖火長跑、群眾大會演講等各種活動。公元1988年〔民國77年〕蔣經國去世後,李登輝繼任總統,終於透過司法、立法及修憲手續改造國會。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設置台灣議會",《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p.85-86。

回顧1978年國際的關係,有關台灣的部份常因為有中華民國的國號,引發爭議。

公元1978年〔民國67年〕2月18日,當美國政府調整華盛頓、北平、台灣的關係,台灣面臨國際局勢變化,台美外交關係中斷之時,蔣經國總統在主持中國國民黨第11屆三中全會會議演講:「任何情況下絕不與共匪和談」時說:

「〔基本國策第二點〕我要『堅守民主陣容』;不要以為美國與我斷交,就與自由世界脫離了關係;相反的,我們更要加強與美國民間的關係,以及自由世界的實質關係,這才能完成我們的使命,這也是不變的基本國策。」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堅守民主陣容",《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p.92-93。

公元1949年〔民國38年〕,蔣介石總統由中國大陸戰場敗退,一生軍事政治生涯遭受莫大打擊,退來台灣重整旗鼓,他於3月1日復行視事,重建政權,發表文告說他復職的目的是為「恢復中華民國之領土主權,拯救淪陷同胞之生命自由,維謢世界之和平安全。」明白表示中國大陸之主權已因淪陷喪失,僅待「恢復」。時美國已發表白皮書,宣稱不介入中國內戰,台灣情勢困難。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堅守民主陣容",《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94。

阿石堅持中華民國的法統地位是負數,但是強調堅守民主的陣容,給台灣民主建國的契機,因為中華民國已亡。

「中華民國已亡」的言論,引自國防研究院〔民國49年10月30日,台初版〕,《蔣總統集》,第二冊〔演講〕,第1662頁。但中華學術院同時期初版,民國63年四版的同書名同冊同頁次,內容略有不同:

「……所以我今天特別提醒大家,我們的中華民國到去年年終,就隨大陸淪陷,而幾乎已等於滅亡了!」

無論是「已經滅亡了」,或是「幾乎已等於滅亡了」,其最後的結論是「恢復中華民國」,明白表示在台復職,雖仍沿用「中華民國」之名,但與重慶、南京時的「中華民國」有別,南京的「中華民國」尚待恢復。要「恢復中華民國」其先決條件是:「鞏固基地台灣」。他在這篇演講中亦說:

「今天我們以少數的軍隊,退縮到東南一隅的幾個孤島上,必須以風雨同舟、存亡與共的決心,真能做到同生死、共患難,精誠無間,如此才不致重蹈過去同歸於盡的覆轍;亦惟有這樣,才有扭轉戰局,轉敗為勝,如期完成我們共同使命的可能。」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堅守民主陣容",《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p.96-97。

美國在韓戰以後,堅定的支持台灣。防禦台灣做為圍堵共產勢力的重要基地;維持台北國民政府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席位;在舊金山對日和平會議上,堅持維護台灣主權〔公元1951年〕;和台灣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公元1954年〕。台灣安全獲得保障,蔣介石總統在台灣的統治趨於穩定。

從此以後蔣介石總統即繼續採取親美政策,所謂「堅守民主陣容」,實即採取「親美政策」〔當然也採取「親日政策」〕。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堅守民主陣容",《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101。

阿石政權要民主,卻害怕喪失其在台灣的統治力量,故反台獨。

在穩定台灣的安全及中國國民黨統治權後,蔣介石總統並未規劃在台灣建立正常國家的規模,反而回頭去重塑他是大中國的政府元首的形象。他想藉此以否定北京政權的合法性,並用以鎮壓台灣本土化的要求,卻因此與他的基本政策發生矛盾。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堅守民主陣容",《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102。

台灣既「堅守民主陣容」,親美〔及親日〕,但又宣稱其為大中國政府,和美日兩國的政策不符,台灣和美日外交關係自然發生問題。在「對日和約」「美國協防」「金門砲戰」「外蒙古〔蒙古國〕加入聯合國」「北京進入聯合國」這些議題上,美國日本的立場與台灣有根本的差別,引起許多爭執,外交交涉有許多困難,甚至導致日本美國先後必須與台北斷絕外交關係。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堅守民主陣容",《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103。

中國為了未來統一台灣留下金門、馬祖,任由中華民國佔領,乃延續國共交戰狀態。

公元1954年,美國願意與台灣簽訂共同防禦條約,但提出條件「本質上就是要蔣介石不必再存『反政大陸』的念頭」〔見王景弘:《採訪歷史》第一章: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談判內幕〕。

除了「反攻大陸」政策,主要還是「台灣」政府的領土範圍問題。美國不但不認同外蒙古及中國大陸是台灣政府的領土,甚至「華府認為金門與馬祖等外島一直是『中國領土』,其屬性與台灣及澎湖不同,這項觀點也得到英國的認同。」〔見前引《採訪歷史》第一章。〕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堅守民主陣容",《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p.106-107。

「領土範圍」的爭議,在公元1958年〔民國47年〕金門砲戰時影響了美國的協防態度。美國本認為金門、馬祖外島並非協防範圍,未即同意直接進行協防。以後因蔣介石政府承諾「不以武力光復大陸」,美國才表示「防禦金、馬」是「防禦台灣」所必須,因此同意協防。公元1961年〔民國50年〕外蒙古〔蒙古國〕申請加入聯合國,台北因主張外蒙古為中華民國領土之一部分本要否決,但美日均無法認同,最後迫於國際情勢放棄,但亦未投票贊成。公元1971年〔民國60年〕,在處理北京進入聯合國問題時,美國提出「雙重代表制」,蔣介石總統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堅持「漢賊不兩立」,不肯與北京同時成為聯合國會員國。美國一番好意,台灣未能接受。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堅守民主陣容",《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108。

阿國的「我是台灣人」,等了40年。

公元1987年〔民國76年〕7月蔣經國總統在他去世之前,說了一句話:
「我是台灣人」。

蔣經國總統在宣佈戒嚴後不久,邀請12位地方父老好友荼敘,表達他對各地民眾的關懷,並交換意見。據漆高儒《蔣經國評傳》說:

「他〔蔣經國〕是這樣的:『我在台灣住了40年,是台灣人,當然也是中國人』,其時離他逝世約半年前,可以說是心有所感的遺言。」

蔣經國總統既然在台灣住了40年,為什麼一直要到臨終才公開承認他是台灣人?在台灣住了40年的人,公開說他是台灣人有那麼為難嗎?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我是台灣人",《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p.113-114。

拒絕落藉本地〔或縱已落藉本地〕卻不敢〔或不願〕公開說他〔她〕是本地的人,甚至不許本地人說他〔她〕是本地之人,這是台灣政治上的一大怪事,一直要到蔣經國總統臨終的這一句話,才有一些改變。

遷徙流亡的政權,或殖民的統治,為了保持特權,不與本地人士分享權力,往往自恃是「中原士族」〔貴族〕,不與本地土人等同。表面上是「不忘故藉」,事實上是「自居上品」。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我是台灣人",《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115。

阿國的我是台灣人之後,有關省籍不公平的優待外省政策得以檢討,公務人員考試法遲至1996年始,修正廢除有關不平等修文。

蔣經國總統說了「我是台灣人」之後,引起不少影響,戶籍上的「本籍」登記問題,再度提出討論。蔣經國總統死後,廢除「本籍〔籍貫〕」的問題,進入修法的程序。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我是台灣人",《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p.122。

在政治上,有所謂台灣四大族群之說,即指「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河洛人〕」以及「外省人」。今多以「新住民」指稱前稱之「外省人」。此為社會上及政治上之劃分法,僅「原住民族」有法律意義。李登輝總統在公元1994年〔民國83年〕省長選舉,及公元1998年〔民國87年〕台北市長選舉時,強調「新台灣人」的觀念。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我是台灣人",《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127。

開羅宣言是法律無效的宣告,乃是兩方列強對阿石的安慰獎。

羅斯福總統明知放棄中國戰場對國民政府的打擊,所以說服英國不再反對,在「開羅宣言」中,共同主張台灣澎湖於戰後應歸還「中華民國」,給予國民政府一種補償。

戰後國際形勢的變更,卻使「開羅宣言」〔及以後的「波茨坦宣言」〕的這項主張無法實施。「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宣言」並非法律文件,僅是立場主張,並不生改變法律關係及法律地位的效力,如無法實施,目的便無法實現。

二次大戰結束以後,蘇聯領導的共產集團擴張勢力,中國領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占有,不久韓戰發生,共產集團支持北韓。舊金山對日和平會議〔公元1951年9月〕要解決台灣問題時,美國便改變態度,採取與當年英國同一態度,只令日本「放棄」台灣主權,不提「交還」問題。

因為「舊金山和約」的規定,美國與日本都不認為「台灣」已歸還「中華民國」〔或「中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元1952年,東京與台北在簽寫「日華和約」時,對「台灣」與「中華民國」;「台灣政府」與「中華民國政府」,以及「台灣」與「中國」關係,顯得非常慎重。美國政府在處理台灣問題時,對「主權」問題也特別小心。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One China, but not now",《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p.132-133。

台灣與阿石政權關係大於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意義,中華民國壓在台灣身上,是為了統治方便,虛位抗衡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7年杜魯門總統的這些話,是舊金山和約簽訂前的所謂「台灣地位未定論」的立論根據。史塔又說,同年8月,美國政府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提出說明:

「美國的行動對該島〔指台澎〕地位未來的政治解決,不預存立場,此業經表明。該島的實際地位是:它是太平洋地區盟軍勝利,從日本取得之土地。像其他類似土地一樣,它的法律地位在沒有國際決定其前途之前,無法解決。中國受盟國之託,接受在台灣之日本軍隊的投降。這是當前中國人在台灣的原因。」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One China, but not now",《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136。

史塔的報告是政府機密文件,前引的「Remarking China Policy〔「重訂中國政策」〕一書則是公開出版的研究報告。」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One China, but not now",《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138。

報告進一步指出:

「不管如何,我們仍信守我們對台北政府的承諾,保護台灣與澎湖群島。我們這種立場〔指『一個中國,但不是現在〔One China, but not now〕』〕在實際效果上,相當溫和。但這種立場,將造成一個重要的在名義上改變對日和約反應的立場。該和約並不接受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而容許台灣在美國與日本保護之下成為獨立國家的可能性。」

美國的「一個中國,但不是現在」的政策,有兩項意涵:

一、 不管過去任何時期,台灣及中國大陸是否有同為「一個中國」的事實,但「現在不是」。

二、 即使台灣與中國大陸未來要成為「一個中國」的話,也「現在不要」。

在這種以「過去」「現在」「未來」分別思考的模式,影響了美國的政策,也影響了台灣的建國運動。這種思考,也是美國的主場。美國根據這項立場,制訂了「台灣關係法」,也根據這項立場,建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闗係。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One China, but not now",《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p.140-141。

日本與台灣中華民國的關係,還是由美國主導,而日本對中華民國佔有台灣小心以對。

美日兩國都主張台灣海峽應「維持現狀」,不宜輕易變動。然何謂「現狀」必須有清楚的確定與說明。美國的立場是「一個中國,但不是現在」,不認為台灣主權已屬他國,日本的立場亦同。

日本在公元1952年與台北簽訂「日華和約」時,即就「中華民國」與「台灣」之用語小心處理。日本眾議院在審查「日華和約」時曾有國會議員質詢說,蔣介石政權為「亡命政權」,對台灣只是「不法佔據」,是否有與日本締結和平條約的資格?或認為「日華和約」並非日本與「中國」間締結的條約,不承認為中日兩國的和約;本條約既不適於中國本土,應非中日和平條約;台灣並非「中華民國」領土,台北的「中華民國政府」無權為台澎地區簽約。「如這能被允許,則無視於國際法及人民意思之存在」等等。

日本政府答覆「中華民國政府」現實支配台灣及澎湖群島,可以為台澎簽約。〔以上見日本眾議院會議錄第51號,昭和27年6月7日第1045頁以下〕。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台灣主權獨立",《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p.148-149。

公元1964年2月29日,眾議院預算委員會開會時,有議員質詢台灣之歸屬問題。池田國務大臣回答:

「日本是對聯合國表示放棄台澎主權。客觀上言,聯合國對台灣之歸屬尚未有所確定,可說是未確定的。在法律上言,日本僅僅是放棄而已」

池田國務大臣在議員迫問之下,言詞閃爍,頗為困窘,但有關台灣歸屬問題他則明確回答:

「依和平條約表面上看來,台灣並非中國之當然領土,至於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宣言之旨趣,我們是承認的,不過,法律上言,就日本的觀點看,台灣並非中國的領土」〔以上見參議院錄第一類第13號,預算委員會議錄第17號,昭和39年2月29日,第18頁〕。

以後東京日本政府與台北的中華民國政府斷交,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方面,雖然強調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日本則礙於「舊金山和約」的存在,不能接受,只能回答說:

「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宣言第八條立場」〔按笫八條立場指台灣應歸還「中華民國」的聲明〕。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台灣主權獨立",《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p.150-153。

最終解決台灣的和平方式就是制憲、正名,以台灣名稱進入聯合國,而全民公投的實施,則須取得全台灣人民70%的認同。

公元2002年8月3日,「世界台灣同鄉聯合會〔世台會〕」在東京召開年會,陳水扁總統從台灣以視訊直播方式致詞,其中說「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陳水扁總統的這句話,是描述台灣與中國的現實關係,是表明兩岸之政治現狀,也是延續幾十年來台灣建國主義者的主張,特別是延續李登輝總統「兩國論」的路線。

數十年來,台灣政治運動領導者用各種不同方式表示「台灣」與「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分立異國的現狀或事實。陳水扁則是以台灣國家元首的身份,公開明確作此表示,其意義特別,影響重大。

提出台灣是一個國家,又不屬於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張,起源很早,只是表示的方式和表示的語氣不同而已。

公元1949年〔民國38年〕,蔣介石總統率眾來台,即在台灣表示:

「我們的『中華民國』到去年年終就隨大陸淪陷而已經滅亡了!……我們應該以『恢復中華民國』來作我們今後共同奮鬥的目標。」

他又在《蘇俄在中國》書中說:

「我們在民國37年冬剿匪戡亂戰爭逆轉之時,遭受內外夾擊,四面包圍,完全陷於孤立無援的環境之下,乃決定寧可放棄整個大陸,而不能不保持台灣一片乾淨土,以為反攻復國的最後根據地的國策。」〔第251頁〕

他的遺囑遺訓說:

「堅守民主陣容」

這些言論其實都有與北京分庭抗禮的味道。

公元1973年〔民國62年〕,因「自由中國」雜誌案件入獄的雷震先生,坐牢10年出獄後不久,曾寫信給蔣介石總統,建議在台灣使用「中華台灣民主國」新國名,以示北京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別。

公元1961年3月〔民國50年〕,美國駐台北的大使馬康衛〔Walter McConaughy〕曾以密電向國務院報告葉公超先生對如何保障「中華民國」繼續存在,而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併吞的看法。葉公超先生因外蒙古參加聯合國案被免除駐美大使職務,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報告說,葉公超先生認為:「中華民國政府應發表一份聲明,主張它有權繼續存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管轄權之外」。他不用「獨立」的字眼,或改變「中華民國」的名稱,也不援用繼承國家的理論。他主張不用「獨立」的字眼,因為那會觸怒北京,並在許多台灣人之間造成錯覺。對於「中華民國」政府管轄權的界定謹慎處理,包括它缺乏對大陸的有效管轄。馬康衛大使指出,葉公超先生的立場「顯然是要使台灣未來永遠繼續處於分別獨立的狀態」〔見第10章第406頁及408頁〕。

馬康衛大使的另一篇報告〔公元1971年,民國60年,11月30日〕,提到他與外交部次長楊西崑的談話。楊西崑次長說他最近見過蔣總統〔蔣介石〕,他建議蔣總統「在不久將來,向世界正式聲明,表示台灣的政府完全與大陸的政府分離〔Separate and apart〕,從此以後,此地的政府與大陸沒有關係。報告中,楊西崑次長說:

「宣言中應給此地〔台北〕的政府一項新的名稱,即是:中華台灣共和國〔The Chinese Republic of Taiwan〕」。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p.161-165。

美麗島事件中,台獨路線……

在美麗島事件中,台灣國民政府指控涉案各人「主張台灣獨立」「籌劃實行台灣獨立」「走台獨路線」。在受刑中黃信介、姚嘉文、張俊宏、林宏宣發表的共同聲明也提到:

「……台灣和中國大陸長期隔離的結果,已使得雙方社會本質有著明顯的差異。……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曾經不只一次有過因為理想不同而分立建國的經驗。我們堅信任何人民不能單純因為歷史及種族的原因而喪失選擇自由民主生活方式的權利。為長遠利益考慮,在台灣完成民主,遠比為中國製造統一,更為迫切,更為重要。」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p.168-169。

1996年李登輝統的台灣建國運動。

李登輝在公元1996年〔民國85年〕經由直接民選,成為台灣新總統後,不斷表明台灣的「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的事實及立場。

他的這種立場,也慢慢地改變台獨運動者對「中華民國」國名的看法。以前主張「推翻中華民國」的言論,逐漸改變為「中華民國」的正名問題。「台灣正名運動」逐漸出現,加強「台灣建國運動」的力量。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172。

阿扁總統延續李登輝總統和平建國的方式。

公元2000年〔民國89年〕,陳水扁先生以主張「台灣主權獨立」的民主進步黨員的身份,當選總統,取得比李登輝更有利的身份,來處理台灣主權問題。在他的就任演講中,沒有明白陳述他接受李登輝總統的「兩國論」,反而保證「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引起許多爭論。二年後他終於利用對「世台會」年會發表演講的機會,提出「一邊一國」的主張,他說:

「台灣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國家不能被欺負、被矮化、被邊緣化及地方化。台灣不是別人的一部分;不是別人的地方、別人一省,台灣也不能成為第二個香港、澳門。因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簡言之,台灣跟對岸中國,一邊一國,要分清楚。」
姚嘉文,2003年,"十句真言-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p.173-174。

政治領導者的言行會影響國脈。

蔣介石總統執政主張,年有變化,入台之初說「一年反攻、三年成功」,後改為「一年整訓,二年反攻、掃蕩共匪,三年成功」,然又有「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另有「保衛大台灣」「反攻、反攻、反攻大陸去」,「反攻復國」「反共抗俄」「反共復國」等口號。公元1958年〔民國47年〕823金門砲戰後,不再多提「反攻大陸」,改提「三民主義光復大陸」,公元1981年〔民國70年〕則用「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李登輝總統時代則依「統一綱領」主張中國在政治上民主化,決心實施自由經濟,中國成為公平社會,且軍隊國家化時,始有國家統一的條件〔公元1991年,民國80年〕,因而改呼:「自由民主統一中國」。

前後這些主張,與鄭成功的「反清復明」有多大的差異?「恢復中華民國」之語與鄭成功的「復明」有何不同?「反共復國」與「反清復明」有多神似?在美日民主國家勢力籠罩西太平洋時,蔣氏遺訓用「堅守民主陣容」來表達台灣政策,與鄭成功的誓言雖形異而神合,且旗幟更為鮮明。
姚嘉文,2003年,"十句話句句牽連,一邊一國",《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p.180-181。

朱元璋一句「海外為不征之地」,明確樹立中國「陸權國家」的對外政策;鄭成功一句「反清復明」,建立台灣的「海國」基礎;日本「南進」,台灣脫離陸國統治;李鴻章用「台灣鳥不語花不香」去紓解陸權朝廷對海島無力管轄的無奈。「設置台灣議會」是「民主」「人權」及「自決」的呼應;美國「One China, But not Now」是海國遠東戰略的規劃;「台灣主權獨立」「一邊一國」建立了台灣在21世紀新地位的基礎。
姚嘉文,2003年,"十句話句句牽連,一邊一國",《十句話影響台灣》,財團法人關懷文教基金會,pp.183-184。

結語:
台灣人的生活受政治的影響甚大,台灣人生命財產的安全也是由政治來控制,台灣人民若不能趁此事參予阿九的政治活動,台灣人的未來就是中共治台,台人滅國亡種。

(撰於20080617)

延伸閱讀:
十句話影響台灣-我讀我思,談到釣魚台的阿九(1)
Hsutung's BLOG

楊緒東專欄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最後更新 ( 2018-02-25 )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4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