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首頁
《你不知道的真相》(28)「公投」和平協議的選舉操作
新聞報導 -
作者 陳前總統水扁先生   
2011-11-01

你不知道的真相(28)
「公投」和平協議的選舉操作
陳水扁2011.10.22

10月18日《中國時報》頭條新聞報導,「選前三個月,馬總統昨天丟出重大兩岸議題,馬英九表示,只要符合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三原則,政府未來十年將審酌推動兩岸簽署和平協議。」馬英九是在10月17日主持「黃金十年、國家願景」記者會時拋出這顆政壇震撼彈。10月20日《中國時報》A2版又報導「馬英九昨天接見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訪問團時表示,他兩天前舉行『黃金十年、國家願景』記者會,提出在未來十年內,政府在國家有需要、高度民意、經國會監督三大前提下,審慎考慮與中國大陸協商簽署和平協議。」
   
《中國時報》前社長王健壯10月20日發表《和平協議是總統大選的決戰議題》(A16版時論廣場),強調「選舉議題的設定,影響選舉的勝負;馬英九在大選投票前八十多天,突然拋出『十年內洽簽兩岸和平協議』這個議題,就很可能變成決定這次大選結果的關鍵議題。」又說「馬英九既然敢丟出震撼彈,就要承受震撼帶來的後果,其中當然也包括震撼對他的反擊力量。」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劉明德更直接以《選舉考量下的和平協議》為題,評論「馬英九率先下了重口味辛香料到選舉大鍋中大火翻炒,此舉除彰顯國民黨力圖主導兩岸議題外,背後真正的目的無非是算計著選舉選票。」(中時10月19日A16版時論廣場)
   
馬英九總統10月20日親自召開記者會,馬上將三天前說過的話改口為「黃金十年」中並未提及「十年內」一定要簽兩岸和平協議,但又加碼宣示:「未來若要推動『兩岸和平協議』,一定會先交付人民公投,公投未過,就不會推動簽署。」
   
蔡英文主席在前一天19日才強烈質疑《和平協議》將使台灣人民面臨四個危險:1.犧牲台灣主權;2.改變台灣現狀;3.危及民主價值;4.破壞戰略縱深。同時強調對於涉及國家定位的政治協商,應以堅持主權、堅持民主、堅持和平三項堅持為前提。
   
因此馬英九10月20日的記者會便抨擊蔡英文態度反覆,馬英九指出蔡英文於擔任陸委會主委時,陳水扁總統曾提出《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也強調和平原則,欲建立兩岸協商機制、對等互惠交流、建構政治關係、防止軍事衝突。八年前蔡英文推動這項工作,八年後卻批評這個看法。
   
蔡英文則反駁,我講的是主權獨立的談判,馬講的是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的談判。我引用的模型是在國際衝突下走向和平的過程,與馬總統在「九二共識、一個中國」架構下,附和中南海從江澤民以來所說國共內戰延伸的產物,是完全不一樣的。
   
事實上,如果好好回顧當時的相關文件,我還記得2004年2月3日,我假總統府召開國際記者會,就《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及「320和平公投」的內容與意涵,向全世界及國人同胞作報告。我依據《公民投票法》第十七條規定啟動《防禦性公投》,也是台灣首次全國性公民投票,其中第二張公投票是《你是不是同意政府與中共展開協商談判,推動建立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謀求兩岸的共識與人民的福祉?》我在記者會特別舉了以埃1978年《大衛營協定》及1979年《和平條約》;以約1993年《雙邊和平談判共同議程》及1994年《和平條約》;還有朝鮮半島的《兩韓間和解、互不侵犯、交流合作協議》為例,說明這些有關和平架構的協議,都具有雙方互不隸屬,和平解決爭端,尊重相互主權、政治獨立,也就是和平生存權利,而且都有不同程度的客觀力量參與協助與監督的共同特色。兩岸的對等談判必須依循《一個原則,四大議題》來進行。「一個原則」是指「和平原則」,「四大議題」則包括「建立協商機制、對等互惠交流、建構政治關係、防止軍事衝突」。
   
足見2004年2月3日我所推動的《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正是2004年320總統大選合併舉行防禦性公投第二張公投票,訴求兩岸對等談判,以建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的政治協商議題。馬總統在8年後祭出我的《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來為他的《和平協議》背書,但馬英九及國民黨上上下下傾全黨之力反對杯葛抵制防禦性公投的舉行,非但阻擋《強化國防》的第一張公投票,也反對第二張公投票的《對等談判》,亦即完全否定2004年《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此舉豈不前後矛盾,昨非今是?更是既有今日,何必當初!?
   
況乎我所提的《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強調的是「尊重相互主權、政治獨立」,建構政治關係的議題則包括承認管轄權,互不阻擾、外交事務之進行及國際組織會籍問題,與雙方於國際社會中的互動法則。在在說明了兩岸對等談判是以主權國家對主權國家,也就是「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對等談判,和馬英九政府在「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之架構下,犧牲台灣主權、改變台海現狀來洽簽《和平協議》完全不同,如何比附援引?
   
10月21日《中國時報》A2版記者李明賢新聞分析,馬英九在10月17日週一拋出和平協議時並未納入「公投」,直到10月19日週三蔡英文出招提出「四個危險論」,藍軍始決定加強反擊力道。10月19日下午府院高層透過電話磋商,金溥聰人在日本更扮演關鍵性的角色,經過五個小時的討論,敲定將「公投」當反擊籌碼。當晚十點總統府先發布新聞稿,隔天20日馬英九親自上火線再開記者會。《中國時報》報導一名馬政府高層人士詮釋說「就是要破綠營神主牌」,與會人士透露「這是(對藍營)絕對有利的戰場,一定要堅持到底!」一位藍營的輔選幹部則說「老馬真的愈來愈靈活了!」
   
《中國時報》同日A2版又有記者朱真楷新聞分析,「馬英九拋出公投和平協議震撼彈,嘗試將總統大選議題從內政導向兩岸,當然有其選舉策略考量。」資深媒體人吳典蓉在同日時報廣場「我見我思」《誠實還是冒進?》乙文特別評論,「馬英九此時丟出這個(和平協議)議題,不見得有利選情,否則也不會隔了兩天又放出公投訊息,這是一大敗筆。畢竟,藍營從來不是公投的真實信徒,選舉操作的痕跡太明顯。熱愛公投的扁政府拿公投來選舉操作,引起人民反感;同樣的,不相信公投的人,卻硬要操作公投,更絕對是反效果。」
   
前駐美代表吳釗燮表示,現階段兩岸並沒有簽署和平協議的迫切性及必要性,馬英九在選前拋出這樣的議題,顯然是為了將選戰主軸拉回「藍綠對決」;但吳釗燮提醒,貿然拋出簽署和平協議的構想,恐將落入對岸終極統一的預設命題,「一頭栽進去,就再也無法回頭!」親民黨發言人則質疑,一旦將兩岸高度敏感議題交付公投,恐將引發「統獨大戰」,批評馬總統沒有仔細考量,就任意提出來,相當不成熟。
   
我始終認為「金馬體制」提出「和平協議」的公投議題,既然是選舉的操作,就是講假的,很快就會露出馬腳,對馬的選情未必有利。最近《未來事件交易所》的選情預測,或許可以說明這一點。10月16日馬英九尚未提出「和平協議」及「公投」議題,馬英九還贏蔡英文7個百分點,10月17日先提「和平協議」,10月19日再提「公投和平協議」,10月20日馬英九只小贏蔡英文0.4個百分點,幾呈平手。對此一議題,我有以下六點淺見,恭請參考指教:
 
第一、「和平協議」是「投降協議」、「亡國協議」,萬萬簽不得。
針對金溥聰9月在美國談判兩岸未來的接觸,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包括簽訂《和平協議》。為此我在9月15日就寫了《從中程協議到和平協議》的評論文章,登在《壹週刊》的「天涯集」(10月6日出刊)。文中我引述了《中國時報》社論《兩岸簽和平協議須先建立互信》所說的,「如果中國想在協議套上任何可以彰顯其對台主權的前提,台灣社會不可能願意接受。面對中共武力壓迫了六十多年,台灣從來都不曾對主權尊嚴退縮過,自然也不可能為一紙於己不利的和平協議而放棄立場。」最主要的關鍵仍在於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和平協議」的定調。胡錦濤早在2008年12月31日《告台灣同胞書》三十週年除夕談話所發表的「胡六點」,就已經提到兩岸和平協議必須建立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完全沒有「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空間。則在「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簽署的《和平協議》,犧牲了台灣的國家主權,改變了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無異是「投降協議」、「亡國協議」,萬萬簽不得!
 
第二、柯林頓也說「中程協議」對台灣沒有好處,台灣不能接受。
蒞台訪問的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2005年2月28日於台北賓館和我會晤時,曾對他任命的前國安會資深主任李侃如倡議兩岸應簽署維持30年、50年不變的「中程協議」,表達他的看法說,「台灣不能接受,對台灣沒有好處,時間站在台灣這一邊。為什麼是三十年、五十年不變?誰能夠保證?」民進黨10月21日公布民調也顯示,高達六成三的民眾不接受以「一個中國」為前提簽訂和平協議;六成七的民眾不相信簽訂和平協議後中國會放棄對台武力威脅;另有高達八成三的民眾認為,涉及改變台灣現狀或台灣前途的問題,應由台灣人民公投決定。  
 
第三、馬英九推動政治協商的四項前提,沒有任何一項實現。
馬英九總統在2009年接受德國《國際政治期刊》訪問時表示,「兩岸推動政治協商的前提是尊重台灣民主體制、不否認中華民國存在、放棄預設政治前提及撤除對台飛彈部署。」但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尊重台灣的憲政體制及依民主程序選出的台灣總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1949年中華民國被推翻,1971年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被取代,六十二年來從未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並宣稱台灣只是中國的一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始終堅持兩岸的接觸、對話與談判都必須在「一個中國原則」的架構下來進行,參加WHA作為觀察員是在「中國台灣省」的安排下,「九二共識」只有「一中」,沒有「各表」,「和平協議」的簽署必須建立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飛彈不但沒有減少,反而繼續增加中,不僅不放棄對台動武的任務準備,更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提供對台動武的法源依據。馬總統宣示兩岸推動政治協商四項前提,言猶在耳,迄今無一成就,豈可出爾反爾!?
 
第四、國民黨的字典裡找不到「公投」兩個字。
我在《馬騜不只反對ECFA公投,而是什麼公投都反對》(拙著《1.86坪的總統府》P.234~P.239)就提到,中國國民黨的《字典》是找不到「公投」兩個字的,黨綱沒有,選舉綱領沒有,黨代表大會及中常會的決議也沒有。對中國國民黨而言,公投是「洪水猛獸」、是「災難」、是「戰爭」,與中國共產黨一樣都是反民主、反公投的急先鋒。2003年為了阻擋公投的實施,國民黨通過《鳥籠公投法》,多年來無視民進黨等民主陣營、本土社團的呼籲聲浪,仍執意不降低公投提案連署及通過的不合理門檻,與廢除剝奪限制公投權利劊子手的「公審會」。從杯葛「防禦性公投」、「討黨產公投」、「入聯公投」、到封殺「ECFA公投」,甚至自己所提的公投也不領票,國民黨反公投的紀錄罄竹難書。馬英九突然拋出「公投和平協議」,當然沒有人相信會是真的!
  
第五、「公投和平協議」踩到中國的紅線,馬英九不敢得罪胡錦濤。
2004年我啟動「防禦性公投」,2008年我推動「台灣入聯公投」,沒有一次中國政府不叫囂的。中國的態度與立場很清楚,就是反對台灣舉辦任何形式、任何議題的公投。對中國來說,既無「主權在民的民主觀念,又不知「公投」為何物,沒有民主國家的「國會」,只有橡皮圖章的「人大」,一切「中南海」說了算,以黨領政,集權專政,自己不民主,也干涉台灣的民主。中國要的「和平協議」不是為了「和平」,而是為了「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不必徵得台灣人民的同意,只要台灣的「中國黨」主席點頭就可以。要捍衛國旗,馬英九不如許典雅,要HOLD住台灣的國家主權,馬英九輸給蔡英文。馬英九不敢接受蔡英文的戰帖進行公投法修法的朝野協商,因為「和平協議」的「公投」不是玩真的。台灣人民要求公投,可悲的竟是胡錦濤在決定!?
  
第六、明年1月14日的投票,就是最好的公投。
《中國時報》朱真楷10月21日的新聞分析提到,「2004年扁提出防禦性公投,成功催化選民認同,終而拿下過半選票。」馬英九在金溥聰操盤下丟出「公投和平協議」的議題,是否有抄襲仿效2004「防禦性公投」的意味,不得而知。但防禦性公投在藍營杯葛抵制下,投票率過半的九個縣市正是我得票率最好的九個縣市。2008年總統大選民進黨謝蘇民調最好的一次是在2007年9月中旬高雄台灣入聯大遊行成功舉辦的翌日。2006年、2010年台北市長選舉只談施政能力及人格特質仍不足當選。2012年總統大選,很多人又提出只談民生、經濟、訴求失業問題、貧富差距比較重要,不要去碰觸「和平協議」、「ECFA」等攸關主權的嚴肅問題。真的是這樣嗎?我在2008年12月所寫的《台灣的十字架》就預測「2012年台灣總統大選一定是台灣與中國的選舉」(P244)事隔三年,我還是這樣地確信著,而明年1月14日的投票,就是最好的公投!

source: 陳前總統辦公室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最後更新 ( 2011-11-01 )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4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