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140129自由時報  對自己有感 對普羅百姓無感
台灣印象 -
作者 自由時報   
2014-01-29

記者王寓中/特稿

馬總統施政遭強烈批評,連任後更只剩「數饅頭期待」,正是性格決定命運的最好寫照。因為馬除了患有嚴重菁英症候群,還有嚴重的「認知失衡」,他對自己的認知和對外界的認知,以及他認為外界對他應有的認知和外界實際對他的認知,都已嚴重失衡,難以挽救。

馬在宏都拉斯與國內媒體茶敘,近六十分鐘似是而非、說到自己都快打瞌睡的談話內容,又是一最好例證。

要過年了,民眾加薪無望、年終獎金苦哈哈,最該檢討的應該是馬帶領的施政團隊,馬想不出讓民眾有感的方式,居然大舉數據要企業幫員工加薪。

馬的邏輯是,他很努力了,努力幫大企業、財團賺那麼多錢、省那麼多稅,結果民眾無感,都是因為企業沒有加薪,所以要勞工一起敦促企業加薪。

馬有想到民眾的觀感和認知嗎?政府施政就是要照顧普羅百姓,維持社會的基本公平正義,結果執政者居然自己承認錢都讓企業賺走了,「你們自己去找企業要錢去!」

談到兩岸關係,去年九月政爭和服貿協議,在立院連自家立委都不挺了,關鍵在「民心」和「馬心」,民意如果挺馬,立委豈會逆民意而為,違反公義而行?

結果馬還是認知錯亂,在過年前送給王金平和黨籍立委一個「正確」的回應,表面上退了一步,實際卻是得寸進尺、再給對方排頭吃,告訴對方:「就是這樣了,服貿趕快給我過!」至於民團疾呼的立法規範兩岸協商,則是「門都沒有」。

不願體察了解民間對兩岸協商的最深層憂慮和最起碼的呼籲,馬只想到歷史定位的「馬習會」,竟說兩岸領導人會面,是要妥善保存他耕耘這些年來的兩岸成果。

一個國家領導人,念茲在茲的,不是施政成果的延續,而是怕後繼者或反對黨拿走他的兩岸成果、搶走他企求的諾貝爾獎,這就是馬認知的「國家有需要」和「人民願意支持」?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4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